原標題:推動知識產權交易結算中心落戶北京
在服務貿易越來越成為我國經濟增長新引擎的當下,知識產權向貿易額的轉化,即創新成果的變現也越發受到重視。
1月11日,來自民進界別,正在參加北京市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的市政協委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吳森堂,就搭建知識產權服務貿易平臺、推動各類知識產權交易結算中心落戶接受了北京商報記者的獨家專訪。
服務貿易“新貴”
根據慣例,國際貿易分為貨物和服務貿易,其中服務貿易包括加工服務,維護和維修服務,運輸、旅行、建設、保險和養老金服務,金融服務,知識產權使用費、電信計算機和信息服務,其他商業服務,個人文化娛樂服務以及別處未提及的政府服務。
知識產權使用費,則包括使用無形資產的專有權、特許權等發生的收支,屬于服務貿易各門類中的第8類,越發成為服務貿易的“新貴”。
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知識產權使用費貿易總額為333.84億美元,同比增長32.7%。其中,知識產權使用費出口額為47.86億美元,同比增長311.5%,增速居國內服務貿易之首。
“知識產權使用費貿易是服務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快速發展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知識產權使用費貿易反映了企業和產業的市場競爭能力,也反映了國家整體創新水平和高技術發展能力。”吳森堂和民進北京市委課題組在調研中發現,近年來,服務貿易中知識產權使用費收支增長明顯,但是逆差還是相對嚴重,在這一方面,北京相對于沿海開放地區還存在一定差距。
強調穩定前進
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知識產權使用費貿易主要集中于廣東、上海、江蘇、北京、浙江等經濟發達省份,5省市知識產權使用費貿易額合計333.5億美元,占全國總額的80.7%。其中廣東位居首位(148.4億美元,占全國總額的35.9%)。
吳森堂指出,由于城市定位不一樣,廣東作為改革開放的前沿區域,貿易額容量大;而北京作為首都,更多強調穩定前進。因此在知識產權使用費規模方面,北京要小于廣東。
調研組發現,京粵兩地知識產權使用費呈現出以下特點:北京知識產權使用費總體規模小于廣東,且增幅小于廣東;兩地知識產權使用費均為逆差,且廣東貿易逆差大幅擴大,支出增速大于收入。
在收入方面,跟北京相比,廣東知識產權的使用費收入增幅明顯。主要體現在華為等通信產業公司,它們也有專利出口?!皬?015年到2018年,僅僅四年時間,廣東知識產權使用費各分項中復制或分銷計算機軟件許可費收入就增長了40余倍。”吳森堂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
五個維度推進落戶
“核心還是推動各類知識產權交易結算中心落戶北京,吸引市場主體在我市進行知識產權服務貿易結算?!眳巧煤退诘恼n題組從夯實知識產權服務貿易基礎、搭建知識產權服務貿易平臺、深化服務業擴大開放、提升知識產權服務貿易能力、加強知識產權服務貿易人才培養五個方面對北京推進知識產權交易結算中心落戶提出了意見。
其中強調,建議搭建知識產權服務貿易平臺,推動各類知識產權交易結算中心落戶北京,吸引市場主體在北京進行知識產權服務貿易結算。建設涵蓋版權電子商務、版權交易服務、版權投融資的全方位版權貿易平臺,推動版權國際貿易。
在深化服務業擴大開放方面,上述課題報告建議,充分利用中國(北京)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等展會平臺,并探索舉辦知識產權國際貿易展會,加強“一帶一路”知識產權貿易交流,推動知識產權貿易國際化。
從自身內在動力來看,知識產權服務貿易能力的提升,成為主觀推動力,其中就包括構建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發揮全國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臺作用,完善知識產權估值、質押、流轉體系,推動專利質押融資保證保險落地實施,發揮“版權銀行”新融資模式作用。
在提及人才培養時,課題組建議,完善實施人才培育機制,培養熟悉不同國家知識產權制度的涉外知識產權服務團隊,開展知識產權服務貿易人才的培育與引進,擴大北京市知識產權服務貿易人才隊伍。(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彭慧)
鄭重聲明:本文旨在為用戶提供知識產權行業資訊,傳播更多信息。文章來源于北京商報,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涉及文章版權問題,請第一時間聯系更正、刪除,謝謝!
028-86263083
0:00-24:00
訪問我們微博了解更多信息
訪問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