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海外版》近日刊文,向世界介紹“互聯網時代中國這樣打假”。文章認為,中國的打假手段不僅越來越智能,成效也越來越明顯。在技術支持和國人的共同努力下,中國知識產權事業實現了歷史性跨越,中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知識產權大國。
在市場經濟時代,在互聯網時代,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性無論怎么強調都不為過。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沒有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企業不可能有未來。中國堅定不移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從法治建設到頂層設計,從司法審判到監管落實,都取得了明顯進步,受到國內外好評。一個典型例證是,美國服裝和鞋履協會(AAFA)日前公布2020年“美國形象獎”評選結果,這一旨在褒揚全球范圍內對創新、知識產權保護作出關鍵貢獻的企業和個人的獎項,今年頒給了阿里巴巴集團、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國際親善大使等5個企業及個人。
近年來,我國知識產權保護步入法治化快車道——重新組建國家知識產權局,完善打假監管格局,加大執法力度,把違法成本顯著提上去,把法律威懾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國家還鼓勵中外企業開展正常技術交流合作,保護在華外企合法知識產權。
在國家層面,制度設計和完善執法在穩步推進。而在企業層面,無論國企還是民企,都展現出了保護知識產權的意識和能力。據報道,今年8月,阿里巴巴研發的“知產保護科技大腦”在首屆中國人工智能峰會上榮獲“人工智能創新之星”榮譽稱號。該項目是阿里用近20年積累的線上線下打假特征庫、打假經驗聚合而成的算法技術系統,可以用不到毫秒的時間,發現上萬顆圓球中混進的一顆有細微黑點的圓球。
互聯網發展迅猛,人工智能更是精進,打假同樣需要鳥槍換炮,實現精準“點殺”,讓假冒偽劣商品無法冒頭,讓不法企業不敢再造假。在這一領域,我國具有特別明顯的優勢,一方面積累了深厚的打假經驗,另一方面掌握了領先的智能科技。
今年5月,國家市場監管總局部署重點工作時指出,要創新監管方式,加快新技術新手段應用,提升線索發現、追蹤溯源和精準打擊能力。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見》強調,要加強專業技術支撐,加強科技研發,通過源頭追溯、實時監測、在線識別等技術手段強化知識產權保護。這對企業提出了高要求,而相關企業不辱使命,從維護自身發展和行業進步的角度傾力打假,意義深遠。
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必須依法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而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不能止步于個案正義,重要的是形成打假模式,構建打假樣本并提升為中國經驗。
積極打假是社會的責任,是監管部門的責任,也是企業的責任。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讓企業更受尊重,也更有發展的底氣。越來越多企業意識到,知識產權是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也是企業發展壯大最重要的途徑之一。我們欣見企業主動打假,重視知識產權,并從中積累經驗而向外界分享,以推動社會更大進步,更好地塑造企業形象和國家形象。
從完善知識產權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到加快新興領域和業態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建設;從加大對知識產權侵權違法行為懲治力度,到調動擁有知識產權的自然人和法人參與打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只要政企一心,協力而為,我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就會更有成色,營商環境就能更加健康,經濟高質量發展就能擁有更廣闊空間。(王石川)
鄭重聲明:本文旨在為用戶提供知識產權行業資訊,傳播更多信息。文章來源于網絡北京青年報,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涉及文章版權問題,請第一時間聯系更正、刪除,謝謝!
028-86263083
0:00-24:00
訪問我們微博了解更多信息
訪問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