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在發布會開始之前,康巴赫收到了來自蘇泊爾的封口令。蘇泊爾通過法律手段要求康巴赫停止本次維權新聞發布會。出人意料的是,康巴赫新聞發布會不但如期進行,其公司創始人周和平更在會議上直言,蘇泊爾的行為是一種心虛的表現,呼吁蘇泊爾應該光明正大地站在公眾和法律面前,接受公正裁決。
本次康巴赫維權事件有兩個焦點,康巴赫所關注的是專利所屬權的問題,而蘇泊爾更在乎康巴赫以召開發布會的形式進行維權損害其商譽。這場專利之爭到底孰對孰錯,還要看后續事態發展。
涉嫌專利侵權者侵權德國康巴赫 是模仿還是抄襲?
此次涉嫌侵權者今年7月在電商平臺上架的新產品蜂窩系列炒鍋。德國康巴赫方面表示,涉嫌專利侵權者蜂窩系列炒鍋涉嫌嚴重侵權使用德國康巴赫蜂窩不粘鍋的專利技術,不管從產品介紹還是從外觀來看,兩者的產品都幾乎一致。
相較于涉嫌專利侵權者,德國康巴赫對于普通大眾來說顯得較為陌生。資料顯示,雖然德國康巴赫是2012年才由浙江巴赫廚具有限公司正式引進中國市場,但是經過短短幾年的發展康巴赫在2019年618購物節中單品銷售額達到680萬,連續取得炒鍋類目銷售冠軍的成績;與此同時,在國內市場,康巴赫更是蜂窩不粘鍋品類的絕對領導者。
據介紹,蜂窩不粘鍋是一種運用蜂窩不粘技術在鍋底形成一張無涂層網狀結構的新型不粘鍋,因其紋理酷似蜂窩而得名。德國康巴赫蜂窩不粘鍋利用蜂窩結構支撐食物實現物理不粘,并隔離化學不粘層,是不粘鍋市場上別具一格的產品,如今已經發展至第三代。
涉嫌專利侵權者蜂窩系列炒鍋的外觀與德國康巴赫專利產品蜂窩不粘鍋確實非常相像,底部都是六角形圖案相連類似蜂窩的形狀,在產品介紹中,涉嫌專利侵權者也采用了“雕刻蜂窩的圖案”“ 物理防粘結構架空”等詞匯,與德國康巴赫的蜂窩不粘專利的描述非常類似。
據了解,德國康巴赫的蜂窩不粘技術通過蝕刻工藝在鍋壁內蝕刻出凹凸的精細紋理,凸出部分構成一張無涂層的蜂窩網狀結構,不粘層僅覆蓋在紋理凹陷處,直接降低了不粘層在鍋壁內的覆蓋面積,并且有效解決了鍋鏟與涂層接觸而致脫落的問題。德國康巴赫的蜂窩不粘專利技術(專利號:ZL 2013 10089292.6)已于2013年取得國家知識產權局的認證,由浙江巴赫廚具有限公司股東嚴衛星發明,目前專利持有人為浙江巴赫廚具有限公司(德國康巴赫在華合作方)。
截至目前,涉嫌專利侵權者方面還沒有對此事做出回應。不過,市面上與德國康巴赫蜂窩不粘鍋相似的產品并不止涉嫌專利侵權者一家,在電商平臺搜索“蜂窩不粘鍋”,類似的其它品牌的產品還有不少。有業內人士表示,像鍋具類產品的創新可發揮空間較小,互相模仿產品的事情司空見慣,確實存在專利意識淡薄的行業亂象。
市場規范缺位 不粘鍋行業亂象叢生
在炒鍋基礎上添加不粘涂層以達到整體炒鍋不粘鍋的目的,這種鍋被稱為不粘鍋。我國的不粘鍋開發始于70年代末,經過近四十年的發展,行業發展已經逐步步入成熟階段。然而,質量參差不齊、專利侵權等問題仍然層出不窮。
最讓消費者擔心的就是質量問題,涂層開裂、脫落是不粘鍋產品消費投訴最常見的問題。不粘涂層的脫落,一方面使不粘效果大大減弱,另一方面,則易造成人體誤食脫落涂層引發的健康問題。而鐵鏟、鋼絲球等廚房用具的運用,會加速不粘鍋涂層的脫落。黑心企業或者黑心工廠采用不符合標準的材料,大大增加了涂層開裂的幾率,也為消費者的健康埋下隱患。
知識產權意識薄弱,模仿抄襲等行為也是不粘鍋行業的一大弊病。有業內人士表示,中國鍋具行業自20世紀70-80年代推出鋁鍋后,40年來的技術突破甚是微小,像涂層脫落和安全不粘等問題遲遲得不得解決,因而原創顯得更加寶貴,然而業內產品抄襲的情況卻時常發生,對于那些創新者來說,真是極大的不公平。
除了產品抄襲之外,甚至有不良企業直接“品牌抄襲”,利用與品牌企業相類似的產品設計、產品名稱、產品標識等進行假冒、仿冒,以假充真、以次充好,讓消費者在選購時容易產生混淆,損害消費者利益。
還有一些企業夸大宣傳,用虛頭八腦的科技名詞包裝不粘鍋產品,盲目收割“智商稅”,不僅擾亂市場秩序,同時也破壞了行業形象,不利于行業長久發展。
行業亂象背后,是市場規范的缺位,不良商家違法成本較低,以至于肆意妄為。雖然近年來監管越來越嚴格,但仍存在部分漏網之魚擾亂市場秩序。據了解,已經有不少行業人士已經提請有關標準化部門完善更新相關行業標準,以規范市場上不斷更新的產品,讓創新精神得到褒揚,讓違法行為得到懲戒。
消費升級新機遇 專利成戰爭關鍵
隨著經濟與科技的不斷發展,鍋具這一傳統行業也在向著更具科技含量的方向轉變?,F代人既樂于享受科技帶來的便利,也更加注重健康及安全問題。在消費升級的浪潮下,看似普普通通的鍋具行業也迎來發展新機遇,主打智能、科技、健康、安全的高端鍋具在消費市場上大受歡迎。
雖然鍋具行業發展迅猛,但是同質化仍是困擾行業創新發展的阻礙。對于企業來說,要在競爭激烈的鍋具市場中脫穎而出,獨特的技術手段和產品特色是一大優勢。因此,專利成為各大企業發力爭奪消費市場的關鍵。在國外,企業利用專利戰圍剿競爭對手的手法已十分嫻熟。有專業人士表示,企業間不斷升級的專利戰已不僅僅是為了搶占市場或者獲得專利費那么簡單,專利戰更大的作用是能為企業自身產品的快速推廣和搶占市場贏得時間。
當下各類專利糾紛的背后,是企業之間正面、公平的較量。鍋具行業內對知識產權意識的輕視,導致抄襲現象屢屢發生,也讓維權變得相當困難,從而進一步對新技術發展造成阻礙。只有保護原創,才能為創新提供動力和保障,鼓勵越來越多的企業專心科研,用技術推動社會進步。
隨著社會各界對知識產權和專利保護越來越重視,將會推動行業不斷進步,減少侵權行為的發生,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促進消費市場的升級發展。
鄭重聲明:本文旨在為用戶提供知識產權行業資訊,傳播更多信息。圖文來源于搜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涉及文章版權問題,請第一時間聯系更正、刪除,謝謝!
028-86263083
0:00-24:00
訪問我們微博了解更多信息
訪問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