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img/logo.png)
2019年10月16日,由北京市知識產權局、中關村發展集團、北京銀行主辦,北京知識產權運營管理有限公司(簡稱“北京IP”)承辦的“知識產權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2019中關村論壇知識產權平行論壇”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展示中心舉行。
此次論壇以“國際化、專業化、引領性”為特色,通過致辭、成果發布、合作簽約、主旨演講等形式,分享交流了知識產權助推經濟建設的經驗及展望,共同探討了知識產權護航產業發展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趨勢,更好地服務全球科技創新和高質量發展。
國家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運用促進司副司長梁春花在致辭中提到,近年來,國家知識產權局在知識產權保護運用方面采取一系列有力舉措,以進一步發揮知識產權對經濟競爭力的激勵作用,尤其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制定了《關于強化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見》,經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審議通過。配合完成了商標法修改,將惡意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賠償數額上限由三倍提高到五倍,將法定賠償額上限從三萬元提高到伍佰萬元,對不以使用為目的的商標申請予以規制。加快推進專利法修改,引入侵權懲罰性賠償制度,大幅提高侵權違法成本。
北京市知識產權局副局長許偉在致辭中指出,北京市始終把知識產權作為加強科技創新、提高城市發展質量、提升首都國際影響力的重要抓手,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形成了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局面,積極探索實踐適應創新創業主體需求的知識產權金融創新舉措,開展了重點產業知識產權運營基金、專利保險和專利質押融資保險試點等工作。
中關村發展集團副總經理姚勝利在致辭中提到,中發展集團堅持以服務創新發展為使命,通過運用園區、投資、金融、專業服務等手段,在全球范圍內配置創新資源,推動科技成果轉換和產業化。北京IP作為集團打造國際一流創新生態集成服務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價值專利培育運營、知識產權大數據分析、知識產權投融資服務等方面實現多個國內首創。新形勢下,將繼續圍繞雙創主體做好做強知識產權服務,助力北京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活動上,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副院長陳錦川發布了《北京知識產權法院涉外知識產權案件審理情況綜述》。
該情況發布總結了北京知識產權法院自2014年11月成立至2019年上半年涉外知識產權案件審理的基本情況,統計分析了相關數據及特點,審理涉外案件的改革舉措和經驗探索,以及下一步重點推進的方向。從情況發布的統計數據可以看出,北京知識產權法院的涉外知識產權案件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涉外案件比例高、涉及地域廣,反映了北京乃至全國經濟與世界的緊密聯系。二是技術類案件多涉及新技術和新產業,體現了科技創新在國際競爭中的重要性。三是涉及國際知名商標和商號案件較多,可以看出國內外品牌競爭和爭奪日益激烈。四是國外企業在北京互訴的情況增多,反映出北京逐步成為知識產權保護的“優選地”。五是國內主體起訴國外主體的案件增多,反映出國內經濟逐步邁入轉型發展新階段。六是不斷提升知識產權損害賠償標準,反映了近年來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不斷加大。七是堅持對國內外主體依法平等保護,有助于北京市營商環境的進一步優化。
此次情況發布具體內容顯示:從收結案數及趨勢來看, 北京知識產權法院自2014年11月建院至今年上半年4年半左右的時間內,共受理涉外(不包括涉港澳臺地區)知識產權案件13736件,占總收案量的21.1%。同期,共審結涉外案件10755件,占總結案量的20.7% 。從年度數據看,相關案件的收結案數量整體呈現逐年增長趨勢,收案數量年均增長約8.4%,結案數量年均增長約40.4%。
從案件類型來看,涉外知識產權案件中大部分為行政案件,收案共計13164件,占比95.8%。行政案件中91.8%是商標行政案件,其余8.2%是專利行政案件。涉外知識產權民事案件收案572件,其中近一半是專利民事案件,其余主要是商標、著作權和不正當競爭等民事案件。
從行業領域來看,案件涉及的行業領域廣泛,其中涉及到世界500強企業的案件就有1122件,占全部審結涉外案件的10.4%。就行業看,涉及車輛與零部件行業案件數量最多,其次為計算機、辦公設備,石油煉化等行業。此外,我院涉外案件已經全面覆蓋了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中的全部五大領域,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生物產業、綠色低碳產業和數字創意產業。
從地域分布來看,審結案件中涉及90個國家和地區(不含港澳臺)。其中,涉美案件比例最大,約占33.2%;涉德案件占比10.3%;涉日案件占比8.8%。從全球主要經濟體和經濟組織看,結案中,涉G20國家的案件占比77.7%;涉歐盟國家案件占比39.3%;涉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案件占比15.4%。
從當事人情況來看,在審結的涉外知識產權行政案件中,僅原告涉外(即國外主體起訴中國知識產權行政管理機關)的案件占72.1%;僅第三人涉外(即國外主體作為行政相對人參與國內主體起訴中國知識產權行政管理機關訴訟)案件占24.7%;原告和第三人均涉外(即國外主體就國外主體之間的事宜起訴中國知識產權行政管理機關)的案件占3.2%。涉外知識產權民事案件中,僅原告涉外(即國外主體起訴中國主體)的案件占76.6%;僅被告涉外(即中國主體起訴國外主體)的案件占19.0%;原告和被告均涉外的案件占4.4%。
從裁判結果來看,涉外知識產權案件大部分以判決方式結案,占比88.1%,其中行政案件判決結案比例是90.7%,裁定結案比例是9.3%;民事案件判決結案比例是31.3%,調撤率為46.8%,其他方式結案比例是21.9%。涉外行政案件中,國外當事人勝訴率為49%(不包括原告和第三人均涉外的情形);民事案件中,國外當事人的勝訴率為68%(不包括原告和被告均涉外的情形)。從對行政裁決司法審查結果看,涉外知識產權行政案件中,撤銷國家商標行政主管機關行政行為的案件占比31.8%,撤銷國家專利行政主管機關行政行為的案件占比13.8%。
從賠償數額來看,涉外民事案件中,當事人請求賠償數額平均約為277萬元,依法判決支持的賠償額度平均約為136萬元,對訴訟請求賠償數額的支持率為49.1%。涉外技術類案件訴訟請求平均約為238萬元,判決支持的賠償額度平均約為208萬元,支持率為87.4%。按年度統計,平均判決賠償額度總體呈現逐年增加趨勢,2015年約77萬元,2016年約103萬元,2017年約52萬元,2018年約198萬元,2019年上半年約286萬元。
據介紹,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受理案件中,涉外案件一直占有較大數量比例,為了提高相關案件審理質效,多年來,北京知識產權法院認真履行職責,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審判服務發展和保護創新的職能作用,主要表現在:一是重視涉外案件審判。由經驗豐富的資深法官承辦涉外案件中疑難復雜和新類型案件。組建各領域的專門審判團隊,完善技術調查官和專業人民陪審員等工作機制,保障當事人權益。二是履行國際條約義務,嚴格公正司法。嚴格依照國際條約和中國法律規定,依法平等保護中外當事人,公開、公平、公正處理中國當事人與國外當事人的利益關系。三是依法加大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力度。深入調研標準必要專利、平行進口等問題,嘗試技術類案件勘驗聯動機制,根據案件證據情況,合理選擇法定賠償、酌定賠償的適用,探索懲罰性賠償,加重對惡意、重復侵權等嚴重侵權行為的制裁力度,使侵權人付出巨大代價。四是全面平等保障各方主體訴訟權利。實行國外當事人提起行政訴訟立案預登記制,積極運用國際司法協助方式進行涉外送達,加大購買送達事務社會服務力度,推進涉外送達規范化、集約化,縮短送達周期,提高涉外訴訟的便利性。
下一步,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將結合涉外案件審判實際,繼續提升審判時效性和權威性,平等保護國內外主體的合法權益,依法加大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力度,大步推動審判隊伍專業化、職業化和國際化,為進一步加強產權保護、優化營商環境,為京津冀協調發展戰略實施和北京市四個中心建設提供堅實知識產權司法保障。
據了解,近年來,伴隨著我國司法改革和依法治國的進程,我國知識產權保護整體環境發生了新變化,在知識產權保護中發揮主導作用的司法保護,也被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和重視程度。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于2014年11月成立,是全國首家知識產權專門法院之一,除了管轄北京市的知識產權民事和行政案件外,還專屬管轄全國知識產權授權確權行政案件,直接監督指導包括北京互聯網法院在內的北京市基層法院的知識產權審判工作,并直接接受最高人民法院和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的監督指導,是全國知識產權案件類型最全、對接法院層級最多、規模最大的知識產權專門審判機構。
主旨演講是此次論壇的重頭戲。演講嘉賓們分別從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等維度,結合各自工作實踐,分享了全球視野下知識產權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最新探索實踐經驗成果,演講內容對高科技企業、高校院所等各類主體強化知識產權保護運用意識、提升知識產權工作能力水平具有積極作用。
歐洲專利局(EPO)首席運營官 Grant Rodney Philpott的演講主題是“通過對高質量專利產品和服務的承諾提供法律確定性”。Grant RodneyPhilpott先生就歐洲專利申請數量及發展趨勢、歐洲專利申請人的分布情況、歐洲專利申請的快速途徑、EPO在提高專利審查質量方面的舉措等進行一一介紹。
北京IP總經理何敏剛分享了“全球視野下中關村知識產權運營體系建設”。何敏剛指出,中關村是中國知識產權運營的發源地,北京IP是我國第一家知識產權運營國有機構,是我國知識產權運營事業的先行者。結合北京IP成立5年來的探索實踐經驗,以及當前國內知識產權運營面臨的形勢,他深入剖析了中關村知識產權運營所具備的優勢、基礎,并就當前中關村知識產權運營體系建設現狀,表達了他對北京IP功能定位及未來發展方向的思考。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北京代表處知識產權部部長山本英一(Eiichi YAMAMOTO)的演講主題是“日本的知識產權創新戰略”。山本英一先生結合實際案例,介紹了當前日本在知識產權制度完善、專利審查系統建設、支持初創企業等方面的最新舉措。
北京銀行行長助理、公司業務總監戴煒分享了“激活智力資產 匯聚創新動能”。戴行長簡單介紹了北京銀行基本情況,并對近年來北京銀行在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業務方面的探索實踐經驗和成果進行重點介紹。他指出,推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業務發展已成為國家戰略和各界的共識,北京銀行將以服務科技創新為導向,進一步強化在知識產權金融服務領域的創新,打造新時代知識產權金融服務的新生態,助力中國制造走向世界。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中國辦事處原副主任、WIP0中國辦事處顧問呂國良的演講主題是“全球知識產權保護與運用發展趨勢”。呂國良先生通過多組詳實數據,解讀了全球專利申請數量趨勢及質量現狀,指出知識產權在當前商業經濟中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當前各個國家對知識產權的重視程度在不斷提升。
中關村創藍清潔空氣產業聯盟主任解洪興的演講主題是“環保產業科技創新與知識產權保護”。解主任通過專利領域熱點案例和創藍聯盟的實踐經驗,深入淺出地介紹了專利戰略對于行業發展以及拓展海外市場的重要性,并圍繞高價值專利的培育運營,分享了創藍聯盟的成功經驗做法。
小米集團法務副總裁、首席法務官孫豳的演講主題是“產業變革——全球知識產權戰略”。孫總介紹了全球“人工智能+5G”產業發展現狀和趨勢,并從知識產權角度,深入分析了產業發展面臨的問題,以及對于應對挑戰的思考。
鄭重聲明:本文旨在為用戶提供知識產權行業資訊,傳播更多信息。圖文來源于環球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涉及文章版權問題,請第一時間聯系更正、刪除,謝謝!
028-86263083
0:00-24:00
訪問我們微博了解更多信息
訪問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