琶洲會展與數字經濟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成立,為企業提供便捷處理模式
琶洲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緊鄰廣州塔,與珠江新城隔江相望。
如果說琶洲會展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的成立是琶洲區域會展知識產權糾紛頻發的后來之策,那升級后的琶洲會展與數字經濟知識產權保護中心(下稱“保護中心”)就是一份著眼于琶洲未來的先見之策。
隨著琶洲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建設的推進,能夠預見的是數字經濟領域企業在琶洲區域頻繁的交易活動,隨之也會頻繁發生數字經濟類知識產權的糾紛。10月11日,廣州市海珠琶洲會展與數字經濟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揭牌儀式在琶洲中洲中心舉行。作為一家民間公益性知識產權調解機構,保護中心就坐落在琶洲區域內。保護中心運用民間調解和行政執法平行運作的方式,為琶洲企業提供一條便捷高效的知識產權糾紛處理模式。目前琶洲已形成了民間調解、行政執法、法院判決的三級知識產權糾紛處理模式。
會展知識產權糾紛案頻發
海珠區擁有琶洲國際會展中心、保利世貿博覽館、南豐國際會展中心等多個大型展館,總展覽面積達50.3萬平方米,居世界前列。其中琶洲國際會展中心是多功能、綜合性、高標準的國際展覽中心,每年承辦大小展會近100場。
會展經濟作為海珠區的主導產業之一,持續呈現出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與此同步的是相關知識產權維權活動日趨活躍,展會專利侵權投訴案件量持續增長。
據統計,海珠區2015至2018年辦結展會侵權糾紛案件分別為314宗、320宗、391宗、314宗,2016年至2018年駐展調處專利侵權糾紛分別為4場、13場、21場。知識產權權利人維權需求和展會期間臨時建立的專利侵權糾紛處理機制不完善不充分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
為解決這個矛盾,2018年,海珠區探索建立展會知識產權糾紛的快速處理與協調機制,成立了全省首個會展知識產權保護中心。該中心就是琶洲會展與數字經濟知識產權保護的前身。該中心的運作為快速有效化解會展知識產權糾紛帶來了良好社會效果。截至2019年8月,海珠區駐展調處專利侵權糾紛13場共250余宗。
作為全省首個會展知識產權保護中心,該中心入選了南方都市報評選的2018年度廣州優化營商環境十大創新案例。
商標和版權糾紛處理不用出琶洲
當前,琶洲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正表現出強勁的增長力。這個被譽為廣州發展新的動力源和增長極的產業功能區在建設進程中就展現出令人矚目的成績。目前,騰訊、阿里巴巴、唯品會、小米、國美等15家企業已在海珠區開展實質性業務,已注冊108個項目及業務運營公司。2019年1至7月,琶洲試驗區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61.58億元,同比增長113.1%。
琶洲試驗區的新定位給保護中心帶來新的挑戰,僅僅是會展知識產權糾紛的調解無法滿足將來琶洲打造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的整體規劃。保護中心升級,業務向數字經濟領域延伸便順理成章便地被提了出來。
知識產權的保護還將成為琶洲區域的一張競爭性名片。除了保護中心提供的便捷的知識產權糾紛調解機制,現如今琶洲區域內的商標和版權糾紛已經實現了區域內處理。海珠區市場監管局在琶洲區域內設有工作大隊,同時國內第三家互聯網法院也落戶琶洲。琶洲形成了民間調解、行政執法、法院判決的三級知識產權糾紛處理模式。
讓糾紛雙方坐下來談一談
每年在琶洲舉辦的廣交會被業內譽為“中國第一展”,這里發生了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的前沿事。從中國第一部專利法于1984年頒布實施以來,企業逐漸開始懂得運用專利制度保護自身權益。當在廣交會上發現自己的專利產品被同行仿制的時候,就有了侵權投訴的需求。
會展知識產權糾紛的問題,不是發生不發生和發生的數量增與減的問題,而是如何優質高效地處理會展知識產權糾紛。知識產權糾紛的頻發恰能說明市場的活躍性、知識產權意識的提高和維權途徑的便捷。
對會展主辦方而言,最大的挑戰在于使糾紛的雙方坐下來談,而不是面紅脖子粗去吵,甚至肢體沖突。保護中心的成立便是為糾紛雙方提供一個坐下來談一談的地方。
在保護中心揭牌現場,“琶洲會展與數字經濟知識產權服務聯盟”同時成立。服務聯盟機構包括南方公證處、南粵公證處、原創易安(廣東)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廣州科粵知識產權集團等10多家服務機構,涵蓋了知識產權確權、維權、授權等多個專業服務領域,將為企業提供全方位專業的知識產權服務。
據悉,保護中心正式揭牌運營后將切實圍繞琶洲地區會展和數字經濟知識產權服務需求,整合“琶洲會展與數字經濟知識產權服務聯盟”優質服務資源,通過聘請專業顧問團隊,建立專家庫,全面開展知識產權糾紛調處、知識產權信息共享及知識產權政策咨詢等維權服務工作,建立行政執法與維權服務良性互動的會展和數字經濟知識產權保護機制,為琶洲地區會展與數字經濟產業打造一個專業的綜合性服務平臺。
聲 音
華南理工大學知識產權學院教授楊雄文: 處理好知識產權糾紛 能營造好的市場環境
數字經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形態,帶來了一種新的經濟增長模式。當前,數字經濟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知識產權相關的法律是相對滯后的。在如此情況下,保護中心的調解作用就顯得更為重要。
琶洲同時作為會展和數字經濟兩大領域的集聚區,成立保護中心又顯得重要且及時。會展是知識產權保護的前沿陣地。商家在商品銷售之前,通過會展集中展示。由此在商品銷售之前,就處理好知識產權方面的糾紛,能營造更良好的市場環境。
保護中心的成立能為將來琶洲地區知識產權交易保駕護航,也為來到琶洲的企業、中間商提供一個更透明、公開的營商環境。另一方面,保護中心能為琶洲打造會展品牌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廣州琦佳科技CEO劉樹平: 調解途徑便捷 能降低企業成本
我們琦佳科技有個產品叫3B互聯,這是個幫助參加展會的企業數字化獲客的平臺,我們非常關心如何讓平臺內生態健康生長,如何為平臺內企業提供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這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保護中心提供了便捷的調解知識產權糾紛的途徑,對企業大有好處?,F在各種知識產權中介活得很滋潤,說明業務很不便捷,大大地推高了企業成本。
我之前做過制造業,我自己就是知識產權侵權受害者,雖然贏得了很多起維權官司,但是我有深刻的感受,咱們的制度遠沒達到完善,知識產權申請的時間太長,維護成本高,灰色地帶多,取證難度大,違法成本低,處罰就像罰酒三杯,“下次小心點哦”。對方往往會升級一下繼續干,反正成本低。
電商生態的知識產權問題非常嚴重,假冒偽劣,虛假交易,商家之間惡性競爭,惡意的技術攻擊,各種擦邊球,各種手段層出不窮。平臺往往無動于衷甚至坐收漁利,這里面大量黑灰色行為,取證難,違法成本低,大幅度推高了生態內企業的生存成本,導致造成劣幣驅逐良幣,最終讓消費者利益受損。
客觀地說,這就是新經濟遇到的新問題,讓平臺承擔過多審查義務會抑制整體生態的生長,讓司法部門來承擔則社會成本太高,讓生態野蠻生長又會出現各種侵權,劣幣驅逐良幣的問題。如何讓平臺和生態均衡健康發展,需要整個行業和管理部門共同探索,所以說琶洲會展和數字經濟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的成立意義重大。(采寫:南都記者 代國輝 攝影:南都記者 馮宙鋒)
鄭重聲明:本文旨在為用戶提供知識產權行業資訊,傳播更多信息。圖文來源于南方都市報,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涉及文章版權問題,請第一時間聯系更正、刪除,謝謝!
028-86263083
0:00-24:00
訪問我們微博了解更多信息
訪問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