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正成為不少創新型中小企業融資新選擇,今年上半年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放款額已達266.45億元。兩個月前,中國銀保監會聯合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版權局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工作的通知》,進一步從政策層面推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發展。
對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市場的發展,Best Lawyers聯合創始人李世同認為,未來3年-5年,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需求在萬億元級,潛力巨大。針對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中的現實問題,銀保監會原副主席王兆星近日也撰文進行分析,并指明了“解題”路徑。
融資規模穩步增長
多種模式全面開花
根據公開數據,截至今年6月底,銀行業金融機構當年累計發放知識產權質押貸款3485戶,當年累計發放貸款金額266.45億元,貸款余額691.54億元??梢哉f,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規模正在逐步擴大。
李世同表示,區別于傳統的以不動產作為抵押物向金融機構申請貸款的方式,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指企業或個人以合法擁有的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中的財產權經評估后作為質押物,向銀行申請融資,是一種相對新型的融資方式。
王兆星指出,目前我國已成為知識產權大國,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是知識產權運用的重要方式,將企業擁有的知識產權資源盤活用好,激勵企業加大科技研發投入、加強科技成果轉化,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內容。
為推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業務發展,銀行保險監管部門、知識產權主管部門以及有關地方政府部門積極推動,保險公司、擔保機構、政府性基金和有關中介機構積極創新,逐漸形成了一些較為典型的融資模式,主要有以“銀行+政府+保險”三方主體參與、完善風險補償機制為特色的“中關村模式”,以“政府+保險+銀行+評估公司”的風險共擔融資模式為特色的“中山模式”,以“保險+融資”聯動、創新運用信用保證保險、保險資金直投為特色的“蘇州模式”,以“銀行+政府基金擔保+專利權反擔?!薄⒊浞职l揮政府性擔保主體作用為特色的“浦東模式”等。
今年8月份,銀保監會聯合國家知識產權局、國家版權局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工作的通知》,提出了一系列支持擴大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政策措施,包括優化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服務體系、加強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服務創新、健全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風險管理、完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保障等。對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市場的發展,李世同認為這一市場潛力巨大,預計未來3年-5年,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需求在萬億元級,知識產權保險的保費規模也將達百億元級。
堅持問題導向
推進業務發展
盡管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規模穩步增長,但目前多數地方推行的并不是完全市場化的模式,在實際運作中尚存在多方面的難題需要解決。
據李世同介紹,參與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主要金融機構是銀行和保險機構,保險市場基本被人保財險、平安產險和太保產險3家分享。目前,我國目前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市場還仍停留在“政府引導、財政補貼”的階段。他認為,銀行和保險機構在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業務中主要面臨四個方面的風險。
一是法律風險,缺乏相應的保障;二是估值風險,缺乏可靠的評估;三是經營風險,缺乏確定的價值;四是處置風險,缺乏流通的渠道。針對這些問題,必須找到恰當的解決路徑,才能更好地推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業務的發展。
“銀行保險機構和各級監管部門要堅持問題導向,堅持改革、探索和創新,在知識產權價值評估、處置變現等方面實現更大突破?!敝袊y保監會和國家知識產權局近日聯合召開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經驗交流(電視電話)會議指出。
對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業務實踐中面臨的一些問題,王兆星在其撰文中也提出了相應的“解題”方案。例如,針對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存在“估值難”、“交易難”、“處置難”等現實問題,他指出,當前無法完全依靠市場自發解決,可通過提供多種形式的政策支持,鼓勵缺少業務經驗的商業銀行嘗試開展業務、減少經辦人員的風險考核壓力,引導其逐步熟悉、推廣質押融資業務。他還指出,質押登記辦理點少、耗時較長、流程復雜是影響銀行和企業參與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現實障礙,要推進登記的便利化。同時,現有對知識產權的價值評估多數脫離市場,商業銀行也缺少風險資產的處置途徑。加快推動建設一個全國性的專業交易平臺,有利于聚集交易主體、擴大交易量,形成價格發現的良性機制,實現高效的質物處置。
在李世同看來,知識產權評估是發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的關鍵。無論是貸款審批、保險承保,還是信貸不良資產處置,都不離開知識產權評估這項關鍵工作。知識產權保險適用于保險法和知識產權相關法律,本質上是個法律問題,具體到不同的知識產權標的,在評估時還注意對評估價值有重大影響的法律上的因素。(來源:證券日報 作者:冷翠華)
鄭重聲明:本文旨在為用戶提供知識產權行業資訊,傳播更多信息。文章來源于證券日報,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涉及文章版權問題,請第一時間聯系更正、刪除,謝謝!
028-86263083
0:00-24:00
訪問我們微博了解更多信息
訪問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