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國專利申請第一人,也是中國第一件授權專利證書獲得者;他是中國知識產權事業發展史的親歷者、見證者,他就是原航空航天工業部第二研究院207所工程師胡國華。
“以專利法實施為標志,中國知識產權事業的迅速發展,極大鼓勵和激發了全民的創造性?!蹦杲搜暮鷩A日前在北京家中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表示,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促進知識產權運用,不僅使創造者個人合法權益得到保障,更重要的是激活了全社會的創新創造熱情,從而產生出巨大的社會效益。
|
胡國華回憶說,1985年4月1日,中國專利法開始實施并接受專利申請,當年3月29日,自己到國家知識產權局的前身中國專利局查資料,得知3天后正式開始接收專利申請,于是回單位寫了一塊牌子——“申請專利在此排隊,第一名航天207所”,帶去掛在專利申請處門口,后來的申請者就在牌子后面排成一條隊伍。經過三天等待后,他第一個提交了發明專利申請,成為中國專利申請第一人。
胡國華介紹說,他第一個提交申請的發明專利是“可變光學空間濾波實時假彩色顯示裝置”,即將一張衛星所拍地面復雜圖像的膠片,通過該裝置顯示為按某種特征不同而編制的彩色圖像,從而可以看到更多信息。在當年,計算機圖像處理還剛開始研究,這種光學處理途徑符合專利技術的新穎性、先進性和實用性三要素,申請提交當年的12月就獲得授權專利號為“85100001.0”的發明專利證書,成為獲得授權的中國第一件專利。
雖已過去30多年,但每每提起親歷的中國知識產權發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胡國華總是記憶猶新,也難掩激動與自豪之情。他說,中國在專利法實施之前,絕大部分人對知識產權不了解,國家的單位之間只要開介紹信就可以互相學習技術,這樣做某種意義上有助于技術的傳播推廣,但會挫傷創新者的熱情,長此以往更會阻礙中國科技進步的步伐。通過專利法推動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則是承認知識的價值,也是對科研工作者創新創造勞動的肯定,對激勵科技創新發揮出巨大作用,并為中國后來提出“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這一治國理政重大方針奠定了重要基礎。
其實早在申請專利之前,畢業于復旦大學物理系的胡國華在航天207所完成本職工作之余,就自費開展創新研究和技術攻關,1979年設計制作出“激光現代物理光學實驗系統”提供高校物理光學實驗室使用,并獲得國家和相關部委多項科技獎勵。提交第一件專利申請、獲得第一件專利授權之后,胡國華根據市場需求持續開展相關發明研究,又申請專利近30件,其中10多件已獲授權。
如今,退休多年的胡國華仍鐘情于技術研究和發明創造工作,關注中國知識產權事業發展進步。他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科學技術突飛猛進,工業經濟迅猛增長,“通過研究做出的專利成果不僅僅是一種個人成就,創新研究成果的應用和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緊密相連,我們的工作便顯得更有意義”。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70年來,中國的知識產權事業一步步實現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歷史性跨越,現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知識產權大國,正在向知識產權強國邁進。中國知識產權事業未來之路該如何走?胡國華建議說,一是要進一步加強基礎研究,強化原始創新;二是工廠企業不能只滿足于生產和銷售,而是像華為一樣要有專門的研發機構和大量專家進行研究,讓“企業成為創新主體”落到實處;三是工廠企業應該有全球視野,研發、專利、采購、市場等都面向全球布局。
官方透露,中國正在研究制定面向2035年的知識產權強國戰略綱要。胡國華認為,按照現在的良好勢頭保持并發展下去,相信中國很快就會由知識產權大國躋身知識產權強國行列。( 孫自法)
鄭重聲明:本文旨在為用戶提供知識產權行業資訊,傳播更多信息。圖文來源于中國新聞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涉及文章版權問題,請第一時間聯系更正、刪除,謝謝!
028-86263083
0:00-24:00
訪問我們微博了解更多信息
訪問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