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創新能力的提高,社會各界對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呼聲逐漸強烈。
從被動適應國際規則,到主動呼應國家需求,再到積極融入全球化進程,中國的知識產權司法體系如何順應改革開放新要求?司法如何保護知識產權不受侵犯?
9月17日,《法治中國說》第三季“大法官說”第二集欄目中,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二級大法官陶凱元揭曉答案。
陶凱元介紹,將進一步完善知識產權司法保護體系。針對外界呼吁多年的設立知識產權案件懲罰性賠償制度,陶凱元透露,目前幾部知識產權領域的立法都在修改,繼商標法以后,可能在專利法、著作權法里面都會規定相應的懲罰性賠償制度。
去年全國法院審理知產案超33萬件但高質量專利偏少
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設立知識產權法庭,在技術類知識產權上訴案件的管轄上跨越了地方高院,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飛躍上訴制度”。
在外界看來,此舉不僅是國家層面知識產權案件上訴審理機制落地。也是知識產權審判機制的一大創新。
而在此前,我國知識產權領域司法審判已多有嘗試。南都記者注意到,最高法在2016年就提出了“司法主導、嚴格保護、分類施策、比例協調”的基本司法政策,并于2017年首次頒布了《中國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綱要(2016-2020)》。
此外,中國特色的知識產權專門化審判機構體系逐步建成。2014年,北京、上海、廣州知識產權法院設立。2017年起,先后批準設立南京等19家知產法庭,跨省內行政區域集中管轄有關知識產權案件。今年,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法庭掛牌,國家層面知識產權案件上訴審理機制落地。陶凱元認為,由此可以看出我國的知識產權司法保護體系在不斷深化完善。
伴隨知識產權審判體系的完善,審判專業化程度也在不斷提升。
陶凱元回憶到,2016年由她擔任審判長主持審理的“喬丹”商標行政糾紛系列案明確了商標法上一系列重大的法律問題,依法保護了雙方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審判專業化程度的提升帶來國際認可度的提升,外國當事人自愿選擇中國作為訴訟地的案件不斷增多?!叭A為、蘋果、高通等國際知名企業也紛紛將中國法院作為國際知識產權終端解決的優選地”,陶凱元說。
我國知識產權司法體系的建立與改革開放的發展進程密不可分。據了解,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為了更好地利用外資,引進先進技術,鄧小平同志提出:“要建立包括專利法在內的知識產權制度”。
從1982年開始,新中國第一部商標法、專利法、著作權法、反壟斷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先后頒布,15部知識產權行政法規相繼實施。陶凱元介紹,僅在專利法實施的當天,國家專利局就受理了來自國內外的專利申請共計3455件。航天工業部工程師胡國華排隊等候三天三夜,成為了新中國第一位專利申請人。
南都記者了解到,1985年到2018年的33年間,人民法院受理各類知識產權案件多達140余萬件。近五年來,知識產權類案件數量更是爆發式增長,2018年審理各類知識產權案件超33萬件,收結案較2017年均上升40%以上。
穆榮平介紹到,面對我國現階段知識產權發明專利數量雖大但高質量專利少的現狀,國家啟動了“國家知識產權戰略2.0版本”,這是面向2035年制定的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
專家呼吁加強打擊提高賠償額度 大法官回應:“修法可能會涉及”
隨著中國企業創新能力的發展,中國制造業從早期簡單的初級加工到今天,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擁有自己的核心知識產權。
“早期是跨國公司在中國喊著知識產權保護,而現在實際上是越來越多的我們本土的企業在呼喚加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的力度?!敝袊茖W院創新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知識產權學院執行院長穆榮平分享自己二十多年來對企業創新能力演進的觀察時指出,我國的創新主體進步很快,現階段的知識產權保護力度與需求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
針對現存差距,穆榮平提出兩點建議:一是堅決打擊侵權行為,二是提高賠償額度?!案哔r償額度可以使社會對知識產權的價值有一個比較真實的認識”,穆榮平解釋到。
對此,陶凱元回應,“司法主導,嚴格保護”,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是人民法院的職責所在。近年來,知識產權侵權案件判賠金額有了大幅提升。陶凱元透露,現在幾個知識產權的立法都在修改,“繼商標法以后,可能在專利法、著作權法里面都會規定相應的懲罰性賠償制度?!?/span>
據陶凱元介紹,知識產權市場價值問題是最高法一直在關注和研究的問題。2015年9月最高法在廣州知識產權法院專門設立“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與市場價值研究廣東基地”,依托該基地來研究知識產權的市場價值,“目前已經有了階段性的成果”。
互聯網領域知識產權司法保護面臨新挑戰
隨著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的飛速發展,互聯網知識產權糾紛也在不斷增多。如何在鼓勵互聯網行業發展創新的同時,維護公平正義,是新形勢下面臨的新挑戰。
“經濟的發展,技術的進步,不斷地提出新的法律問題,帶來新的法律挑戰,也發展出新的需要法律調整的一些新的領域?!弊罡呷嗣穹ㄔ褐R產權法庭法官朱理坦言,這些新的問題、新挑戰和新領域,往往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則可以適用,也沒有既定的判例可以遵循。
南都記者了解到,2011年11月15日,奇虎公司在廣東對騰訊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提起反壟斷訴訟。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一審判決駁回奇虎公司的全部訴訟請求。奇虎公司不服,提出上訴。2014年10月16日上午,最高人民法院判決,認定騰訊旗下的QQ并不具備市場支配地位,駁回奇虎公司的上訴,維持一審法院判決。這場轟動一時的案件引發了社會廣泛關注。
作為案件的承辦官,朱理回憶道,互聯網領域的競爭,跟其他領域競爭相比,有著創新競爭、注意力競爭、跨界競爭等特點。在處理這個領域的案件當中應注重嚴格保護,更加注重激勵創新,更加注重公平競爭,更加注重包容審慎。他表示,對那些我們一時看不清、弄不明、有市場、受歡迎的新產品、新技術、新商業模式,我們本著包容審慎的態度,謹慎對待,慎重處理。
對于知識產權保護如何應對互聯網發展的挑戰,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研究會理事長、原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田力普認為,中國的互聯網應用有全球最大的廣度和深度,同時也給我們的知識產權保護、知識產權審判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他建議,首先針對互聯網的特點,知識產權保護應反應快速;其次,要判斷準確,可以結合大數據與人工智能,輔助法官作出判決;最后,要維護公平,做到利益平衡。
文/ 馬嘉璐、馬銘隆
鄭重聲明:本文旨在為用戶提供知識產權行業資訊,傳播更多信息。圖文來源南方都市報,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涉及文章版權問題,請第一時間聯系更正、刪除,謝謝!
028-86263083
0:00-24:00
訪問我們微博了解更多信息
訪問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