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支純專利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成功落地。9月11日,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興業圓融——廣州開發區專利許可資產支持計劃”成功發行設立并于近期完成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掛牌轉讓。
該產品以民營中小科技企業專利權許可費用作為基礎資產,選取華銀醫學等11家廣州市黃埔區、廣州開發區的民營中小科技型企業作為首期底層專利客戶主體,底層知識產權資產包括103件發明專利、37件實用新型專利,通過專利權許可方式形成預期收益現金流,每家企業可獲得300萬至4500萬元人民幣不等的融資款項,總發行規模為3.01億元人民幣,債項評級達到AAA級,有助于民營中小科技企業解決融資難題。
該產品在交易結構上采用了“兩次專利許可”。具體來說,廣州凱得融資租賃有限公司(下稱“凱得租賃”)分別與11家企業(專利權人)簽署專利許可合同,一次性向企業支付5年專利許可使用費,獲得專利再許可權,形成該證券化產品的基礎資產(專利許可收費權)。
然后,凱得租賃再分別與以上企業(專利權人)簽署第二次專利許可合同,將各項專利許可給企業使用,企業每個季度向凱得租賃支付專利許可使用費,構成該證券化產品基礎資產的現金流來源。凱得租賃按照約定,將基礎資產轉讓給該證券化產品,實現資產隔離、風險隔離。采用優先級和次級證券的結構分層安排,比例分別為95%、5%。
產品發行方介紹,產品一經銷售就獲中信銀行等投資機構參與,項目獲批認購倍數達到2.25,最終該產品發行票面利率為4.00%/年,創下2019年3年以上期限資產支持證券票面發行利率新低。
今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印發,明確提出“開展知識產權證券化試點”。8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意見》,也明確提出“探索知識產權證券化”。廣州開發區是全國唯一經國務院批準開展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綜合改革試驗區域。
廣州市黃埔區人民政府副區長劉石表示,廣州開發區在深圳證券交易所發行首單專利證券化產品,是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戰略規劃、推進國家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綜改試驗的重大成果,也是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有力舉措。
鄭重聲明:本文旨在為用戶提供知識產權行業資訊,傳播更多信息。圖文來源于第一財經,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涉及文章版權問題,請第一時間聯系更正、刪除,謝謝!
028-86263083
0:00-24:00
訪問我們微博了解更多信息
訪問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