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版權門”余波剛去,視覺中國近日又因照片侵權事件站上風口浪尖。作為視覺素材付費龍頭,其主營業務近年來卻似乎愈發單一,業績和市值也因幾次風波受到影響,但券商似乎對其未來不怎么擔憂。
近日,視覺(中國)文化發展股份有限公司(000681.SZ,以下簡稱“視覺中國”)旗下子公司漢華易美(天津)圖像技術有限公司(下稱“漢華易美”),因未經同意售賣某演員照片,被判侵權。
該消息一出,視覺中國再度因侵權事件成為關注的焦點。值得注意的是,這起侵權案距離今年4月的“版權門”事件僅僅只隔了不到五個月。
再陷“侵權”風波
8月29日,北京互聯網法院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因認為視覺中國、漢華易美未經其同意擅自將標識“秦某某”的數百張照片放置其網站進行使用并公開售賣,侵犯了其合法權益。因此,秦某某將二公司訴至北京互聯網法院。
北京互聯網法院經審理認為,綜合現有證據,尚不足以證明視覺中國實際參與了涉案網站的運營,故認定漢華易美公司系涉案網站的實際經營者,應當對網站的行為對外承擔法律責任。最后,法院判決漢華易美在《人民法院報》上登載聲明,向原告賠禮道歉,并賠償原告經濟損失、合理支出、精神撫慰金等共計21.18萬元。
據了解,視覺中國成立于2000年6月,是國內最早將互聯網技術應用于版權視覺內容服務平臺的技術型企業。2014年,視覺中國借殼上市,成功登陸A股。此次被判侵權的漢華易美是視覺中國旗下的三家全資子公司之一。
“版權門”波及業績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侵權已經是視覺中國今年以來第二次被罰,相隔僅短短不到五個月時間。
早在今年4月,視覺中國因將人類首張黑洞照片標注了版權所有而引起爭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共青團中央官方微博于4月11日發布消息:“國旗、國徽的版權也是貴公司的?”此后,多家企業官方微博及眾多網友紛紛表示質疑,視覺中國頓時處于風頭浪尖。
11日當晚,天津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于對視覺中國旗下全資子公司漢華易美進行立案調查,同時,視覺中國官網暫時關停;4月18日,天津市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對視覺中國作出三十萬元行政處罰。5月12日,經有關部門同意,視覺中國網站向所有客戶全面恢復服務。
在網站關閉期間,視覺中國股票連續三個交易日一字板跌停,股價從4月11日的27.93元一路下跌至5月10日最低點18.52元,跌幅超30%,市值蒸發近60億元。
事實上,從視覺中國的半年報數據,不難看出“版權門”事件帶來的影響。中報數據顯示,視覺中國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4.02億元,同比下降16.49%;歸屬母公司股東凈利潤1.33億元,同比下降3.1%。
從季度維度來看,近兩年來,視覺中國在二季度的營收均處于全年高位,明顯是業績發力的主要區間,而今年在“版權門”的沖擊下,二季度營收下滑明顯。數據顯示,視覺中國二季度的營業收入為2.38億元,對比去年同期3.26億元下降26.97%,凈利潤僅0.75億元,同比下降22.59%。
聚焦核心業務背后
除營收和凈利潤雙下滑外,從中報也可以看到,視覺中國的主營業務近年來似乎愈發單一。報告顯示,視覺中國的“視覺內容與服務”業務的營收比重不斷攀升,2016年至2018年,該部分占總營收比例分別為60.99%、71.66%、79.15%,2019年上半年這一數字已經升至99%。
而在此前,報告中出現的“廣告創意服務”、“數字娛樂”、“軟件信息服務”等三項業務不僅在2019年中報中合并為“其他業務”,占總營收比例比重也從2016年的39.01%下滑至1%,2019年上半年營收僅為379萬元。
對此,視覺中國方面表示,“聚焦核心主業、提升平臺的核心競爭力是其目前的最重要任務。公司會在聚焦核心主業前提下,將平臺的核心競爭力與以視覺內容為重度使用場景的垂直行業相結合,以經濟有效的方式進入2C的垂直行業,充分發揮優質內容、智能科技與行業的協同效應,構建”視覺+行業“的戰略布局,完善及延展上市公司的業務生態,強化和筑造核心主業的競爭壁壘?!?/span>
據了解,近年來視覺中國在旅游、教育等相關領域動作頻頻,開展了不少戰略投資或合作,不僅拿下了原國家旅游局“國家智慧旅游公共服務平臺”和“全國旅游監管服務平臺”的特許經營權,還與國家開放大學聯合籌備了“國家開放大學旅游學院”。
此外,隨著移動互聯網和技術的發展,優質內容的應用場景的需求越來越大?;诖?,視覺中國在完善符合小微企業、自媒體等新興市場群體的預算和需求的產品包的同時,也重點聚焦為大客戶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服務。
中報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與視覺中國直接簽約的合作客戶數同比增長31%。其中,企業客戶、媒體、廣告營銷與服務、互聯網平臺等四個目標市場收入占比分別為37%、30%、18%、15%。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視覺中國深陷侵權風波,業績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但招商證券、國信證券等多家券商在近期仍然表示長期看好視覺中國作為視覺素材付費龍頭的發展前景,給予增持的評級。
鄭重聲明:本文旨在為用戶提供知識產權行業資訊,傳播更多信息。文章來源于投資者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涉及文章版權問題,請第一時間聯系更正、刪除,謝謝!
028-86263083
0:00-24:00
訪問我們微博了解更多信息
訪問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