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設銀行科技金融創新中心,廣東省九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詹啟軍第一次看到了自己的技術流評分。這也是他的公司能夠從建行用5件專利獲得3億元授信的真正原因。
“原來公司用資產抵押,只能貸款3000萬,現在公司拿出5件專利做質押,就獲得了3億元授信額度,相差10倍?!睆V東九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詹啟軍沒想到,看不見摸不著的專利竟然能從銀行換出來這么多錢。
不看磚頭看專利,單個企業最高授信已達5.9億
九聯科技專注于智慧家庭、智能安防等領域,在數字機頂盒領域,國內廣電市場占有率近五年來均位居全國前二,在中國移動市場占有率排名全國第一,2018年營業收入超過30億元。然而,九聯也是一家輕資產的科技公司,1800多名員工中,研發團隊占比接近1/3,雖然已獲得數百件專利授權,但是在銀行貸款時,因為房產類固定資產較少,抵押物價值不高,銀行基于風險考慮,總是不愿意發放貸款,制約了企業的發展。
今年上半年,一直有合作關系的建行廣東省分行找到詹啟軍,介紹了“專利快貸”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九聯科技以3件核心發明專利、1件實用新型專利、1件外觀設計專利為質押,竟然獲得了 3億元授信額度。
廣州市香雪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也是這一創新服務的受益者——他們的專利在廣東省建行獲得了5.9億元授信額度。此外,還有銀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用1件核心發明專利,獲得5億元知識產權質押貸款、廣州市昆侖投資有限公司用1件核心實用新型專利獲得5.9億元知識產權質押貸款。
截至今年8月,像九聯科技、香雪制藥這樣,通過知識產權在廣東建行融資的企業超過200家,90%以上是以前銀行很少關注的小微企業。
最近,廣州聚注通用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負責人楊先生通過建行“科技云貸”,在網上APP簡單操作,幾秒鐘用知識產權貸款30萬元。
“我們的注冊資本僅有2000萬元,目前已申請發明專利153件、授權專利6件。去年向銀行貸款時,因為企業處于初創階段,各類經營數據都不滿足現有產品條件,只能辦理1筆38萬元抵押貸款。沒想到這次只用了幾秒鐘,建行就短信通知30萬元資金已經到賬。”楊先生對如此簡單的貸款流程驚訝不已。
從現金流到技術流,把專利數據變成銀行認可的貸款指標
“專利快貸”、“科技云貸”,看似簡單的專利抵押業務背后,其實是信貸模式的高度創新。
“銀行傳統授信是重資產抵押模式,看重企業的資金流,與科創企業的輕資產不匹配。”建行廣東省分行行長劉軍在長期走訪中發現,科創企業的知識產權是一筆被忽視的財富。
“除了擔保和反擔保的資產價值,知識產權還有其寶貴的大數據屬性,它所代表的企業科創態度、科創實力、科創潛力都是相關的大數據,能夠為科創企業精準畫像,為企業金融需求增信?!眲④姼嬖V記者,此前銀行普遍不敢辦理知識產權質押貸款業務,因為單個的知識產權存在不確定性,價值也不好確定。
2017年,建行廣東省分行在全國銀行業率先推出了“技術流”專屬評價體系,用國家知識產權局累積多年的全國企業專利數據,從專利數量、技術領先程度、公司科技創新實力等多個維度,動態地、持續地判斷企業創新能力,作為傳統“資金流”評價模式的有效補充,為企業進行授信。
這套系統通過APP即可登錄查詢,還能自動生成報告。記者看到,九聯科技的基礎技術流總評分達到145.96分,評級處于較高的F2級,香雪制藥的總評分達到81.6分,等級F3,都是可以支持的企業。而另一個新成立的企業,只能提供一年的專利數據,這種企業就被列為觀察對象,需要等待更多數據積累。
最關鍵的是,任何一個客戶經理,只要輸入企業名字就能完成評價,不需要他再去評估企業的創新能力。這就為大規模開展知識產權融資業務奠定了基礎。
“前兩年,我們為科技企業提供融資超1400億元,其中依據企業‘資金流’提供的融資金額為1000億元,剩下400億元就是‘技術流’評價體系對于科技企業的增信融資,也就是說‘技術流’評價體系帶來的增信率達到30%!” 中國建設銀行科技金融創新中心主任鄧波表示,2019年這個比率還在不斷上升中。目前,“技術流”評價體系已推出2.0版本,通過設立4大維度32項指標,更加重視知識產權的質量和價值。
“建設銀行過去的房地產開發貸款比較多,俗話說就是‘看磚頭’,但是我們現在看專利。”劉軍介紹,目前科技企業憑借自有的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等企業核心專利作質押,即可獲得建行貸款,在解決科技企業資金需求的同時進一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一年期貸款利率大約是4.35%-5%,對知識產權融資,區里補貼利息3%,市里補貼1.5%,算下來,創新能力強的企業幾乎不用承擔什么融資成本,就能獲得金融支持?!?/span>
為全國科創企業融資探索方向
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是科創企業最關心的融資渠道之一,也是他們最摸不準的融資渠道。
當前,科技創新越來越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的重要動力。然而大部分科創企業作為輕資產企業,可用于貸款的抵押物不足,核心競爭力主要來源于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由于無形資產潛在價值難以評估,未來的不確定性較大,企業不僅難以獲得投資者的青睞,在商業銀行層面也普遍存在融資瓶頸,嚴重制約了科技創新企業的發展。
這一問題已經引起了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今年的政府工作任務中增加了“擴大知識產權質押融資”。6月26日,國務院召開常務工作會議,對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工作作出了新部署,要求支持擴大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以拓寬企業特別是民營小微企業、“雙創”企業獲得貸款渠道。
在廣東省,這一任務顯得尤為突出。
“2019年廣東省高新技術企業已達4.5萬家,總量位居全國第一;廣東也是名符其實的知識產權大省,知識產權綜合實力指數和專利綜合實力指數分別連續6年和8年蟬聯全國第一?!?廣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局長麥教猛說,“知識產權轉化運用更是實現知識產權價值,推動知識產權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大局,發揮知識產權支撐經濟社會發展作用的根本途徑?!痘浉郯拇鬄硡^規劃發展綱要》明確廣東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目標,亟需解決輕資產的科創企業融資難問題,推進知識產權與金融融合,促進知識產權由無形資產變成有形財富。”
麥教猛認為,先行先試的科技企業“技術流”評價體系解決了將知識產權從“無形”轉化為“有形”的問題,進一步來講,解決了知識產權在金融領域的“信用化”、“數字化”的問題。這就使得金融的力量能夠更高效地支撐科技創新。目前,“技術流”評價體系獲得了國家科學技術部、國家知識產權局的認可,各地銀行業紛紛前來取經。對此,劉軍非常歡迎,“我們很愿意跟同行交流,提供技術流評價體系,幫助全國的科創企業更好更便捷地獲得金融支持。”
鄭重聲明:本文旨在為用戶提供知識產權行業資訊,傳播更多信息。圖文來源于經濟日報,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涉及文章版權問題,請第一時間聯系更正、刪除,謝謝!
028-86263083
0:00-24:00
訪問我們微博了解更多信息
訪問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