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國家對于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的力度不斷加大,互聯網企業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也在加強。各地方政府也陸續出臺相關政策,鼓勵技術創新與人才獎勵。由于知識產權司法判定較為復雜,往往存在舉證難、判定周期長等特點。近期,被媒體頻頻報道的共享充電寶行業也因專利問題而被廣泛關注。
騰訊科技日前報道《劉同鑫口述:是我發明了共享充電寶,來電找街電打專利戰不可取》,文中提到被譽為“共享充電寶之父”的發明創新達人劉同鑫接受采訪時透露,自己從零到一布局的共享充電寶核心專利竟在項目落地洽談的過程中被其他企業盜竊,讓他感到氣憤的是,這家疑似將劉同鑫技術解決方案抄襲的公司,還用這些專利向其他共享充電寶企業發起訴訟,讓業界為之嘩然。
無奈背后的心酸
提起劉同鑫這個名字很多人可能覺得陌生,事實上他在發明圈內已經頗有建樹,除了如今風光無量的共享充電寶外,劉同鑫還曾發明和孵化了酒店云集多媒體系統、柔性屏筆記本電腦、壁畫電視等十幾項創新產品。這不免讓人心生疑慮,一位高階發明家的專利,是如何落入他人之手?
這就要從2014年說起,彼時劉同鑫憑借在美國的考察經驗和靈光一閃,完成了共享充電寶雛形的技術開發。2014年11月,劉同鑫開始規劃如何把圖紙轉化成實物。由于青島沒有生產充電寶的企業,他決定將研發小組派往深圳,尋求充電寶的合作廠商。
在深圳,研發小組先后與多家充電寶生產企業達成合作意向,雙方溝通技術細節時,研發小組的工程師將技術方案全盤告訴了對方,后來,還給他們看了專利申請文件。
劉同鑫說介紹,2015年底,他在深圳的幾個商場陸續發現深圳來電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和投放的共享充電寶機柜,發現這與他設計的共享充電寶的技術方案基本一致。他說:“這讓我非常驚訝,我意識到技術方案可能泄露了。我在進行專利檢索后發現,這家公司在我提交專利申請之后,又提交了一大批實用新型專利申請,他們四處融資,不斷向投資人自詡是他們發明了共享充電寶,這讓我非常氣憤,當時,我特別想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隨后,這家公司卻向其他多家共享充電寶企業發起了數起訴訟?!?/span>
復盤相關報道,來電似乎并未對外披露過其專利技術的研發過程,而在近期的相關專利訴訟案件中,來電公司部分專利被認定無效。劉同鑫也坦言,自己曾想通過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至于最終為何沒有走上維權之路,他沒有對記者過多透露。其實也不難猜想,個人對企業的專利戰爭,背后是一場財力和精力的比拼。劉同鑫的苦衷,也是很多專利人共同的痛點。對于自己的遭遇,劉同鑫自嘲的說了一句“需謹慎尋找合作伙伴”。
來電專利背后的羅生門
在共享充電寶圈內,來電公司似乎并未宣傳早前和劉同鑫專利方案間千絲萬縷的聯系。此外還經常以“專利斗士”身份進行宣傳。然而據裁判文書收錄網站Openlaw數據顯示,與來電科技關鍵詞有關的法律訴訟高達924起,其中涉案判決書為816個,涉案裁定書為108個,這意味著從2016年到2018年,來電科技已經跟街電、小電科技、怪獸充電、云充吧等主流共享充電寶公司發生過法律糾紛。
今年5月,深圳街電科技有限公司起訴深圳來電科技有限公司(不正當競爭,廣東省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一審判決,要求來電公司立即停止不正當競爭行為;并要求來電公司就其不正當競爭行為在其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今日頭條》、《獵云網》、《新浪財經》、《鳳凰財經》等十余家媒體上向街電公司公開賠禮道歉,消除負面影響。針對街電方面已經受到侵害,法院判定來電賠償侵權損失人民幣500萬元,并承擔本案訴訟費用。
此外,根據廣東省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下文簡稱判決書)中所顯示,法院一審裁定來電公司借用司法與行政資源謀取不當利益,違背誠實信用的原則,擾亂市場秩序,屬于濫用權利行為。引用一句北京知識產權法院行政對來電公司某項專利的判決書原話:該專利的技術方案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是顯而易見的,其不具備實質性特點,亦未帶來有益的技術效果,不具有進步,故不具備專利法規定的創造性。
針對來電的專利羅生門,劉同鑫認為企業開展專利布局的目的應是打造自己的防護‘盔甲’,而不是惡意攻擊他人,原本初心美好的發明,卻變成了居心不良者扼殺創新的“魔爪”,這樣的南轅北轍是所有創新者都不愿看到的結局。(完)
鄭重聲明:本文旨在為用戶提供知識產權行業資訊,傳播更多信息。文章來源于極客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涉及文章版權問題,請第一時間聯系更正、刪除,謝謝!
028-86263083
0:00-24:00
訪問我們微博了解更多信息
訪問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