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img/logo.png)
中英版權研討會現場。
國際合作、體育賽事、人工智能……日前在蘇州舉辦的中英版權研討會上,眾多嘉賓就當下國際共同關心的版權熱點問題展開討論。在他們看來,目前版權保護挑戰與機遇并存,因此國際間需要加強合作;而權利方實施權利保護的同時,要厘清基本概念,把握好維權方向。
國際交流益處多
合作領域待拓展
關于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對版權保護和運用帶來的新問題、新挑戰,中宣部版權管理局局長于慈珂認為,國際間需要加強合作,推動建立更加平衡有效的國際版權保護體系。中國實施嚴格保護版權的策略,努力建設知識產權強國,英國在網絡版權保護、發展創意產業方面有著豐富經驗,雙方可以相互學習借鑒?!爸袊恢眻远ㄍ七M版權保護,愿意同各國交流、分享版權制度發展和版權保護運用方面的信息、經驗。”于慈珂表示。
英國知識產權局版權與知識產權執法司司長羅斯·林奇認為,中英雙方需要在保護創意內容方面建立合適的長效機制。她表示,目前英國版權保護正朝著3個核心方向努力:通過賦權保證英國公司國際業務的順利開展,教育消費者尊重知識產權,建立便捷、有效的權利人爭議解決機制。羅斯·林奇說,目前英國為了迎合數字時代的版權保護需求,特別發布了《數字化單一市場版權指令》,以屏蔽侵權作品與內容,明確平臺權利義務。除此以外,羅斯·林奇提到,目前英國正考慮進一步完善版權執法框架,尤其是加強新技術領域的版權執法工作。
五洲傳播出版社副社長荊孝敏認為,在數字出版的趨勢下,傳統出版業需順應潮流的變化,共同搭建國際合作的平臺。她表示,五洲傳播出版社也建立了不少國際化數字平臺,語言包括英文、西文、阿文等,也生產了許多數字作品,如有聲讀物。荊孝敏希望在新業態的環境中,在新技術的驅動下,傳統出版單位能與國際同行有更多的合作,“這種合作不應局限于傳統出版領域,還應該出現在新興出版領域里,為讀者們提供更多的選擇?!?/span>
體育賽事討論熱烈
判斷有無獨創性是關鍵
在有關體育賽事是否受版權保護這一議題上,華東政法大學知識產權學院副教授陳紹玲認為,進行相關保護行為前須厘清一些基本概念。她認為競技體育是沒有版權的,因為競技體育強調的是速度、力量和技巧,跟《著作權法》所保護的獨創性沒有關系。雖然競技體育沒有版權,但是陳紹玲表示,圍繞競技體育產生的作品是有版權的,“競技體育本身的技巧與獨創性地展示競技體育動作的技巧不是一回事,所以貝克漢姆踢球的動作如果被拍攝成照片,是可以作為攝影作品獲得保護的?!?/span>
那么獨創性到底該怎么判斷呢?陳紹玲表示,所有的作品都應該有獨創性表達,如果沒有獨創性表達,比如過于簡單或者已經存在的表達,是不包含任何獨創性要素的。舉例來說,簡單的一張綠色的圖,就不能說它具有獨創性。
在有關體育賽事的訴訟上,錦天城律師事務所資深律師董文濤給出了自己的建議:首先,要認真地遴選訴訟理由;其次,權利方要理清權利授權鏈條,選擇合適的主題進行訴訟。
人工智能帶來新挑戰
如何規制成焦點
鳳凰出版傳媒集團副總經理徐海認為數字環境下版權保護遇到的最大挑戰就是“人”,尤其是現在出現了人工智能,這對現有法律提出了挑戰:人工智能犯罪了應當承擔什么責任、人工智能是否構成犯罪的主體等問題很復雜。
羅斯·林奇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人工智能可能會給知識產權帶來新的挑戰,為此,各國未來都應該考慮是否出臺相關的監管條例,去規制人工智能在知識產權領域的應用,以保障權利人的隱私權?!?/span>
科大訊飛股份有限公司法務副總裁、法律與知識產權部經理朱靜對此表示贊同。對于人工智能的版權問題,她介紹了英美法律的現狀。她表示,英國于1988年正式頒布了《版權設計和專利法》,對于計算機創作的作品在法律上予以最終認可。同樣,英聯邦國家也認可人工智能創作作品的可版權性。而美國在其成文法中雖然沒有明確規定,但是在判例當中也達成了共識。從判例中可以看到,在美國,由機器獨立完成且缺乏任何人為創造性投入和參與的作品無法進行登記。也就是說,要想讓機器創作的作品有版權,必須要有人的參與。
那么中國對于人工智能版權保護的態度如何?朱靜舉了一個案例:北京菲林律師事務所訴北京百度網訊科技有限公司著作權侵權糾紛一案中,法院認為自然人創作完成仍應是構成作品的必要條件,由于完全由數據庫產生的分析報告并不是由自然人創作的,所以不具有版權。
雖然法院裁定分析報告不構成作品,但并不意味著它可以進入公共領域供公眾自由使用。法院判決的文書當中也明確表示:分析報告的產生既凝結了軟件開發者的投入,也凝結了軟件使用者的投入,軟件的開發者可以通過收取許可授權費獲得利益,軟件的使用者也可以采用合理的方式表明其享有相關權益。朱靜說:“中國對于人工智能生成的內容可以用鄰接權予以保護。”
鄭重聲明:本文旨在為用戶提供知識產權行業資訊,傳播更多信息。圖文來源于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涉及文章版權問題,請第一時間聯系更正、刪除,謝謝!
028-86263083
0:00-24:00
訪問我們微博了解更多信息
訪問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