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2012年只有63.69分, 2018年就提高到76.88分;
六成受訪在華歐盟企業對中國知識產權保護充滿信心;
美國商會國際知識產權指數報告顯示,中國網絡銷售環境和藥品專利執法進步明顯;
2019年上半年,國外在華發明專利申請量達7.8萬件,同比增長8.6%;商標申請量達12.7萬件,同比增長15.4%。
這是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趙剛在7月24日舉行的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披露的一組數字,用一連串雄辯的證據表明國內外社會各界普遍認可中國知識產權保護取得的成效。
知識產權保護是市場經濟運行和營商環境評價的關鍵一環,因為只有為大量投入研發和創新的企業提供必要的保護,才能激發企業的創新熱情。如果知識產權保護不到位,企業就喪失了創新的動力,實體經濟也會因為創新乏力而停滯不前。
在改革開放以來的40多年中,中國企業經歷了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在國外企業技術封鎖的情況下,中國政府不得不采取“市場換技術”的策略,推動中國企業加速技術創新。曾經由于知識產權保護不利,企業的知識產權屢遭侵占,技術研發的積極性不高,并使知識產權侵害進一步惡化,中國企業背負抄襲的壞名聲,“山寨”也一度被人所譏笑。
隨著中國經濟從高速發展走向高質量發展,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無此無以發展知識經濟和創新經濟。為此,中國政府加快法治化進程,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
一方面修訂專利法、商標法等法律法規,通過完善法制體系扎緊知識產權保護的制度籬笆。
另一方面,用刮骨療傷和壯士斷臂的勇氣加大知識產權執法專項行動,重點打擊知識產權侵權假冒行為,使不法企業不敢越雷池一步。
通過上述不懈努力,中國知識產權保護漸入佳境并獲得國內外的廣泛認可。得益于知識產權保護有力,中國企業在海外專利的申請量和授權量節節攀高,華為等一些企業甚至躋身世界前列。
知識產權保護也推動了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驚險一跳,使一大批創新型企業得以脫穎而出,成為國之重器并走向全球。
最近《財富》雜志公布了2019年世界500強排行榜,中國129家企業入圍,總數首次超過美國(121家),中美兩國入圍企業總數恰好達到世界500強的一半。
在上榜企業中,華為、京東、阿里巴巴、騰訊等創新型企業的排名大幅提升。成立僅九年就入圍世界500強的小米,更是所有企業中最年輕的一員。這些科技創新型企業之所以能夠入圍世界500強,同中國知識產權保護成效顯著是分不開的。
筆者最近訪問深圳前海蛇口自貿片區并參觀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紀念展,也聽到了知識產權保護的有趣故事。深圳和前海都將創新作為最大的產業和事業,通過制度創新推動技術創新,而技術創新反過來倒逼制度創新。
知識產權保護是重要的制度創新,它使企業愿意且敢于創新,完整而成熟的產業鏈和配套企業則使技術創新一觸即發。過去深圳華強北電子街因為代工而知名,現在則搖身一變,為中國創造的崛起提供了絕佳的技術創新基礎設施。
知識產權保護也在轉變人們的工作理念和消費觀念,并在潛移默化地推動創新型國家建設。企業越來越注重研發投入,并爭相以研發和創新為榮。
最近,華為錄用了一批“天才員工”,他們剛一入職的年薪就高達上百萬元,因為他們都身懷絕技并有可能助推企業技術創新。消費者在選購產品時也越來越尊重知識產權,認可技術創新的溢價,并用手投票來推動企業創新。
知識產權保護的不斷強化就像一劑強心劑,使政府、企業和消費者都認識到了創新的價值,并不遺余力地參與到知識產權保護之中。
知識產權保護無止境,中國也不例外。目前知識產權保護仍然受到行業壟斷、地方保護主義和執法不嚴等因素的制約,需要花大力氣解決這些問題。政府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體系,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力度,使技術創新的企業從中受益,使假冒侵權的不法行為無所遁形。只有如此,方能避免劣幣驅逐良幣的技術創新怪圈,推動企業持續不斷技術創新,并使國民經濟朝著高質量發展的方向邁進。
鄭重聲明:本文旨在為用戶提供知識產權行業資訊,傳播更多信息。文章來源于中國互聯網新聞中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刪除,謝謝!
028-86263083
0:00-24:00
訪問我們微博了解更多信息
訪問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