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經歷了“貓拼狗”618購物節的你,不知是否也為音樂產品氪金了?如果你順便為音樂平臺充值了個VIP,或許能為音樂版權公司出份IPO財報的力。目前中國最大的音樂版權公司太合音樂已啟動IPO,上市地選擇A股。
1、聞韶樂三月不知肉味
中國古人相信,音樂可以調節人內在的秩序,也是探索內心的途徑。
中國首批禁止出境展覽文物曾侯乙編鐘,是中國古人熱愛音樂的典型代表之作。這個戰國早期文物,由六十五件青銅編鐘組成的龐大樂器,音域跨五個半八度,十二個半音齊備,其高超的鑄造技術和良好的音樂性能,改變了世界音樂史,被中外專家學者稱之為“稀世珍寶”。
曾侯乙編鐘
而這件稀世之寶,則是中國古代禮樂文明的縮影。
西周時期宮廷首先建立了完備的禮樂制度,為了維護奴隸主貴族的階級統治,以周天子為中心,實行分封,形成一種以血緣關系為基礎的“宗法制”,并根據君臣、上下、親疏的區別、形成天子、諸侯、卿大夫、土這樣種階梯式的等級制度。禮樂制其實是以禮儀和音樂的等級化為核心的一種文化制度。
按照《周禮》中記載所述,周天子,諸侯,大夫,士可分別享用64人,48人,32人,16人的樂舞規模,如若超過人數規格,則是越界的表現,會引來殺頭之霍。
就算聽音樂有規格限制,喜愛聽音樂也是刻在愛樂之人骨子里的。
孔子是愛樂的,聞韶樂三月不知肉味,而像荊軻、高漸離這些市井之輩,也喜歡音樂,常常擊筑高歌,到了易水一闋,是真正的絕唱。西晉的羯人石勒,少年時到洛陽去賣貨,倚在上東門歌嘯。大臣王衍對手下人說:“剛才那個吹口哨的胡人少年,我聽其聲觀其態,此人以后必成天下之患。”隨后令人去追捕,石勒已經出城走遠了。
而到了南唐時期,傷感情歌替代了雅樂,被帝王李煜推廣開來。寫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的后主李煜,開創了婉約派詩詞,用音樂訴說心中亡國之苦。
《難忘今宵》在1984年首次亮相春晚舞臺后,每年都作為春晚結束音樂,陪伴著千萬家庭度過一年又一年的團圓之夜。無論是忙著放鞭炮的孩童,還是在電視機前嘮家常的父母,放起這首背景音樂,都能夠發出共識,新的一年,到來了。
2、絕處逢生
從只有金字塔頂端才能擁有享受音樂的權利,到街頭巷尾都能進行口耳相傳,靠的是人們對音樂的熱愛,放到現在就是需要職業音樂制作人不斷創作帶來更好的作品。
2016年網易云音樂公布了《2016年獨立音樂人生存報告》,情況卻不容樂觀。68.8%的獨立音樂人在音樂上獲得的平均月收入低于1000元,12.6%的獨立音樂人月收入在1000到3000元,僅有4.4%的獨立音樂人月收入是超過1萬元以上。
為什么會超過68%以上職業音樂人月收入在1000元以內?這還得從中國音樂產業鏈說起。
在經歷了20世紀初以交響樂,戲曲,唱片廠為代表的黑膠唱片,通過音像出版社發出的磁帶,新一代CD唱片后,在踏入21世紀后的音樂市場,已然變成數字音樂的天下。
在數字音樂產業鏈的上游是音樂創作方,包括獨立音樂制作人,音樂工作室,各類唱片公司進行創作,然后將創作的作品,以版權的形式賣給產業中游:音樂分發方。音樂分發方通過用戶端和企業端的分發給用戶,配合廣告營銷,商超公播,終端內嵌等形式最終將內容分發到用戶手上。
圖片一:中國數字音樂產業鏈
圖片來源:艾瑞咨詢,格隆匯整理
我們倒著來推導音樂制片人收入低的問題。
在過去十年,數字音樂的發展積累了大量的用戶,同時也是帶來龐大的用戶流量,2017年數字音樂行業的用戶規模已經超過7億。但由于互聯網平臺在過去沒有建立起對音樂版權有效的保護,因此用戶在網絡上收聽和下載音樂都不需要付出成本。由此帶來的結果就是音樂平臺盈利不靠下載收費盈利,而是靠廣告收入等其他收入才能獲取盈利。中游靠流量掙錢,但很難衡量對應分成,這也是能夠到達上游音樂制作人手上直接的錢少之又少。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更沒有長久的免費午餐。
在吃了十幾年免費午餐的用戶,在互聯網平臺逐漸建起對音樂版權有效的保護后,逐步開始接受對數字音樂的付費意識。2018年數字音樂付費用戶規模達到3877萬人,付費滲透率為5.3%,相較于34.7%付費滲透率的美國而言,中國數字音樂用戶付費發展仍還在起步階段。
作為產業鏈中游的音樂發布方,不再是單純為用戶提供音樂的平臺,而是采取以數字專輯和增值會員模式作為主要付費策略,挖掘用戶付費習慣,從而獲得盈利方式。
2018年,靠選秀出道的火箭少女101,陳立農,張藝興,BIGBANG等頭部音樂人所出的專輯銷量多達百萬,依靠頭部音樂人帶來的流量進行銷售專輯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則是用增值會員,差異化服務的模式,帶來盈利。付費模式對音樂人而言能夠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用戶付費習慣的養成并非一朝一夕,但或許能夠帶來音樂制作人的重獲新生。
3、版權時代
將音樂制作人的音樂呈現給聽者,少不了唱片公司的運作。
2018年,全球音樂版權營收的191億美元中,環球,索尼及華納三大唱片公司占據了68.6%的份額,其中曲庫數量同時占據全球錄制音樂曲庫版權數量的89.1%,全球音樂版權市場呈現出版權數量與營收雙高集中度的表現。
與之相比,中國音樂版權市場卻表現出版權數量與價值割裂的線狀與趨勢。目前,中國超過50%的音樂版權分散在三大唱片公司之外的獨立音樂制作人,工作室及其他唱片公司手中,但在營收上仍是由前三大唱片公司把握絕對控制權。
圖表二:2018年三大唱片公司中國和全球市場份額對比
數據來源:艾瑞咨詢,格隆匯整理
顯然三大唱片公司占據營收半壁江山讓各位頭部互聯網企業坐不住了,都在積極布局。
百度在2015年,將旗下百度音樂與太合音樂集團合并,并在2018年6月正式升級為千千音樂。2018年10月,百度宣布戰略領投網易云音樂新一輪融資。
阿里巴巴在2015年3月,將旗下蝦米音樂與阿里星球組合成立阿里音樂。2018年3月,阿里音樂與著名數字音樂版權代理機構Merlin 達成戰略合作協議。
騰訊在2016年7月,將旗下QQ音樂業務與中國音樂集團合并,次年1月共同成立騰訊音樂娛樂集團(TME),并于2018年12月在紐交所上市。
字節跳動在2018年1月,抖音啟動“看見音樂計劃”,致力于扶持中國原創音樂人,并與國內外知名音樂節合作。
其中與百度合作的太合音樂,是中國最大的音樂版權公司,如今也想走資本市場的路線。
從官網中可以看到,太合音樂業務主要在簽約藝人服務,版權發行,音樂專區,演出活動,粉絲社群,整合營銷中。其中產品集群包括1995年就成立的原創廠牌麥田音樂,與百度合作的千千音樂等多達24個產品群。
圖片三:太合音樂業務與產品群
圖片來源:公司官網,格隆匯整理
在傳統通過音樂人銷售專輯的同時,太合音樂也在積極探索線下音樂節之路。
剛滿兩歲的“麥田音樂節”因為周杰倫,蔡依林等知名歌手的加入,為麥田音樂節帶來了巨大的流量。相比起上千才能坐到后排的演唱會門票,一張幾百的門票對于愛好音樂的人來說nice很多。盡管如此,音樂節能夠盈利還是可能性很低。根據音樂財經統計數據顯示,僅有20%的音樂節能夠實現盈利,大部分都處于虧損狀態。
從最初的原創唱片公司到最大的音樂版權公司,太合音樂少不了融資的幫忙。
根據WIND的顯示,太合音樂至今為止融了4輪,從2015年開始天使輪到去年6月的10億元的融資,匯集了百度以及各大PE的青睞。
圖表四:太合音樂融資情況
與此同時,太合音樂自身也參與投資項目。雖然沒有披露參與金額多少,但還是投了四家企業,并且多次參與影視作品的制作,包括電影《功夫瑜伽》、電視劇《花千骨》、《大唐榮耀》、《錦繡緣·華麗冒險》、《軒轅劍》、《神話》、《小時代》、《精靈王座》等在內的作品在業內享有高度評價。
圖表五:太合音樂投資情況
圖表六:太合音樂參與影視作品
數據來源:公司官網,格隆匯整理
4、結 語
從聞韶樂不知肉香到普羅大眾皆可聞,是時代的發展;從免費聽到付費聽,則是對版權的認可與尊重。在這份尊重的背后,獲利的將會是擁有版權的唱片公司。唱片公司走向資本這條路,是否能夠順暢,看看同業的表現情況。
圖表七:音樂相關上市公司
根據音樂相關上市公司篩選出來,市值最大的騰訊音樂1613億元,上市至今漲幅10%左右,而漲幅最高的則是做音響設備的惠威科技,漲幅達到246%。與太合音樂做相同的唱片公司華碩音樂,上市至今漲幅16%。綜合看下來,上市至今的漲跌幅都表現平平,不算特別優秀。在管理部門不允許獨家版權的前提下,音樂版權公司太合音樂又將走向何方?
鄭重聲明:本文旨在為用戶提供知識產權行業資訊,傳播更多信息。圖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刪除!
028-86263083
0:00-24:00
訪問我們微博了解更多信息
訪問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