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img/logo.png)
國家知識產權局官網6月19日消息,《2019年深入實施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加快建設知識產權強國推進計劃》已于近日印發。與近五年來我國公布的計劃相比,2019年版在“加強海外風險防控”方面著墨頗多,首次明確“要做好經貿領域的知識產權工作”。隨著我國產業轉型升級,知識產權貿易額在國際貿易中比重越來越大,知識產權的競爭與合作已經成為中企出海無法回避的議題。
推動化解貿易摩擦
2019年提出的106項推進知識產權建設計劃中明確提到,要“充分利用現有多雙邊知識產權對話合作機制,加強知識產權合作交流,推動化解貿易摩擦。繼續做好中美經貿磋商工作,推進知識產權相關議題的解決。”
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1-4月,我國知識密集型服務進出口達到5972.8億元,增長12.7%,占服務進出口總額的比重達到34.2%,比上年同期提升2.5個百分點。其中,知識產權使用費出口增長了37.8%。
知識產權貿易額逐年增長的背后,一方面是我國對外貿易由勞動密集型向高附加值型產業轉型的體現。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18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中,中國排名第17位,首次躋身全球創新指數20強。
另一方面,由于各國在知識產權保護和實施方面的標準存在差距,知識產權糾紛也日漸成為國際經貿磨擦的起因之一。
長期研究涉外知識產權議題的觀韜中茂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李洪江指出,知識產權正在成為既得利益者阻擊競爭對手的有力武器?!昂芏嘀袊髽I走出去以后,必然會和國外本土企業搶奪市場份額。這些國外市場的既得利益者,肯定不能善罷甘休?!?/span>
“以華為為例,中國公司不斷發展,不斷成為國際供貨商,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美國的壟斷,甚至是搶奪了美國的世界訂單,因此美國試圖以貿易制裁的手段,進行打壓,目的是將有競爭能力的企業打壓下去?!痹诖饲敖邮?/span>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華中科技大學中歐知識產權學院院長余翔也提到,貿易摩擦既是背景,也是后果,核心是科技創新的爭端,更進一步來說是知識產權的爭端。
對此,2019年計劃提出,要“加強對知識產權國際領域最新動態和重大知識產權案件的跟蹤研判,完善知識產權風險預警反饋機制,發布重點產業知識產權信息和競爭動態,及時發布風險提示”。
而在參與國際知識產權合作方面,目前中國已加入了幾乎全部國際知識產權條約,與全球63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簽訂了多雙邊知識產權合作協議、諒解備忘錄等171份,與50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成員國建立正式合作關系。
編織援助網絡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透露,將探索建立海外知識產權維權中心,加大海外維權力度,要讓中國的知識產權在國外也能得到保護。通過源頭追溯,在線試點,再建設一批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快速授權、維權,為社會提供更高效的維權渠道。
這一表述在2019年計劃中也得到體現。計劃表示,將探索在重要國際展會上設立中國企業知識產權服務站。研究建立海外知識產權維權援助機制,推動建設國家層面的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中心。
同時,還將建立海外知識產權問題及案件信息提交平臺,推動形成海外知識產權維權援助服務網。推動成立中國企業知識產權海外維權聯盟,設立維權互助基金。
李洪江告訴北京商報記者,自國家知識產權戰略提出以來,已經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創新主體提供援助支持,例如此次提到的設立維權互助基金等等。原因在于,中國企業出海后遇到知識產權侵權指控,恰恰是這些企業最弱小的時候,遇到糾紛后往往選擇退縮,或者缺席訴訟。這種情況下,就亟需政府提供指導幫助。
據中國貿促會知識產權服務中心副主任譚劍介紹,我國知識產權維權援助措施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第一,以培訓、咨詢為主要形式的智力援助。第二,以國內舉報投訴案件協調辦理為主的法律援助。第三,以法律法規、檢索分析為主的信息服務。第四,以行業預警分析為主的“導航”服務。
“我國知識產權維權現狀主要存在社會資源尚未充分發揮作用、公共部門主動服務范圍與內容受限、多數企業無力承擔高昂的維權費用等問題?!弊T劍表示,絕大多數發達國家都開展了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工作,涉及立法、執法、司法等諸多方面,涵蓋知識產權的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全過程。我國知識產權維權援助工作應借鑒發達國家的先進作法。
此外,李洪江也建議,中國政府要積極參與國際知識產權規則制定工作。“目前各國知識產權保護政策差距很大,缺乏統一標準?!?019年計劃也提到,將積極參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世界貿易組織等多邊框架下的全球治理和規則制定。落實“一帶一路”知識產權高級別會議成果,推動沿線國家對我國專利審查結果認可和登記生效。
企業出海“功課”
競爭與合作,一體兩面?!拔覈鴤鹘y文化強調‘無訴’,而在國際上,知識產權訴訟只不過是一種確權方式,其本質在于合作,而非你死我活?!弊T劍指出。
“曾經有一個規模不大的企業看重了德國企業的環保技術,于是高價買下整條生產線。但兩個月后卻發現,支付的費用里面并不包括知識產權費用。此后只能不斷地投入知識產權許可費用,維持生產線運行。”譚劍舉例稱。
在譚劍看來,中企出海面臨的知識產權困境,根本原因在于企業自身維權意識與能力不足、獲得海外知識產權信息有限、知識產權專業服務與企業需求不匹配、風險防控不到位。
對此,李洪江建議,企業在走出去之前,應該要做好三方面“功課”?!笆紫?,企業要對自己的產品做自檢,產品在市場處于什么地位,相關領域是否具有專利;其次,要了解同業競爭者和競爭產品的情況,是否具備相似的知識產權專利;最后,要充分了解、掌握當地知識產權的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span>
而在余翔看來,企業本身的創新方向也需要轉變。他指出,很多企業往往只顧低頭研發,卻不懂得尋找國外已申請專利的空白區,最后的研發工作不僅是重復勞動,更有甚者會被起訴侵權。因此企業要通過專利導航聚焦創新目標,用專利檢索分析進行排查,尋找到別人發明的空白區,這樣的創新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創新。
具體到企業落實中,余翔表示,這需要企業在研發中,將專利人員和科技人員都納入到團隊中去,二者缺一不可??萍既藛T所有的研發過程,都必須要有專利專家的參與,專利專家會查詢是否已被注冊,幫助尋找創新的空白區,科技人員從技術出發,知道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
鄭重聲明:本文旨在為用戶提供知識產權行業資訊,傳播更多信息。圖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刪除!
028-86263083
0:00-24:00
訪問我們微博了解更多信息
訪問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