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覺得‘劍網行動’這個名字起得很好,甚至能想象自帶那種聲效。”海瑜是一位劇作家和小說家,和互聯網時代很多作家一樣面臨著作品被大量侵權的情況?!拔业淖髌窌r常被一些小說網站用作連載,甚至整本整本地上網,而我本人卻毫不知情,完全沒有經過我的授權或者出版社的授權。我希望這種保護版權,尤其是網絡版權的行動能多一些,越多越好?!?/span>
而也在不久之前,人類首張黑洞照片被“視覺中國”高額定價的事件,也一石激起千層浪。
劍網利刃再出鞘
4月26日,國家版權局等四部門聯合啟動打擊網絡侵權盜版“劍網2019”專項行動。這是針對媒體融合發展、院線電影、流媒體、圖片市場等重點領域開展版權專項整治,也是全國持續開展的第15次打擊網絡侵權盜版專項行動。
中宣部版權管理局局長于慈珂表示,“劍網2019”專項行動的重點是網絡版權保護,嚴格保護網絡版權的基本原則是依法保護。對所有版權主體、客體和版權活動都要依法實施保護,不能厚此薄彼、顧此失彼。既要保護版權的創作也要保護版權的使用和傳播,既要保護權利人的合法權利也要保護網絡平臺依法運用、合理發展。
“我們將高度關注權利人和群眾反映強烈的網絡侵權問題,不斷加大版權執法監管力度,著力規范相關行業版權秩序,積極應對5G、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帶來的挑戰,不斷提升版權管網治網能力,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彼f。
井噴式發展背后的盲區
隨著移動互聯網和自媒體興起,新聞作品的生產和傳播日益廣泛、多元,但由于生產的門檻大大降低、版權意識還未深入人心,導致侵犯新聞作品版權的行為層出不窮。
“過去的一年里,雖然我們國家的網絡版權保護在行政、社會、司法等方面取得重大成效,但是也存在諸多問題和挑戰。比如:現行著作權法律制度不能適應產業發展新需求,侵權盜版方式‘去中心化’增加版權保護難度,版權的國際應對領域也面臨更多挑戰。”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長王志勤在接受《中國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網絡侵權盜版形式演變速度不斷加快,這導致在法律定性方面的爭議也不斷增加,處理起來難度更大。”
知識產權市場盜版、侵權、山寨等違法現象肆意橫行。最高人民法院發布《中國法院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狀況(2018)》,2018新收知識產權案超33萬件,比2017年上升41.19%。受限于傳統版權維權取證困難、維權訴訟程序復雜、周期長、成本高的制約,內容生產商一直處于弱勢地位。對于司法機關而言,各類知識產權案件數量急劇增長,案件審理難度增大。
保護與共贏之路
互聯網的出現本身極大加快了信息的交換速度和溝通的便捷程度,但同時帶來了新的問題。
“對于網絡版權的‘雙重標準’現象是普遍存在的,即互聯網用戶一邊在有利于自己的層面有意無意地侵權,而在涉及自己的版權被侵害時卻大加指責,聲討侵權者。”中國法學會法治研究所副研究員劉金瑞在談到網絡版權的保護與信息共享的話題時如是說道。
在2019中國網絡版權保護與發展大會上,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原校長、資深教授吳漢東呼吁,要進一步加強對盜版的懲治力度,因為只有足夠的懲罰力度才能產生足夠的威懾力,才能讓更多人對版權擁有一顆敬畏之心。
版權保護不僅需要建立合理的渠道,而且需要技術層面的支持。如今已經有一些技術手段可以用于快速搜索到互聯網上的侵權現象。今年電影票房最高的《流浪地球》上映后,騰訊集團響應國家版權局的要求,運用騰訊安全大數據平臺和網絡技術能力,成功對《流浪地球》數量非常巨大的盜版、盜鏈進行技術攔截,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在新媒體版權保護戰中,司法保護在版權保護領域中的聲音也越來越強。
“每天除了正常的采訪和寫稿之外,還有一項重要的任務就是‘打假’,申訴‘洗稿’侵權?!崩钷氖且患冶本┪幕愋侣劸W站的新媒體編輯,近兩年來,打著“信息共享”的幌子,新聞網站的新媒體端洗稿現象更為猖獗。自媒體時代采訪“無成本”,已經逐漸成為媒體從業者無奈的笑談。
所謂“洗稿”,就是指對別人的原創內容進行篡改、刪減,使其變成另外一篇“新原創稿件”。“轉載不標明出處已經隨處可見?,F在還有一種頻繁出現的情況,那就是通過一些文字處理,把一篇稿子形式上改編得面目全非,但保留最有價值的內容和觀點,這種手法相對隱蔽,但本質還是抄襲,是侵權?!彼f。
“但與文學作品相比,新聞作品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讓有些侵權行為誤以為有機可乘。”有著豐富的互聯網知識產權案件受理經驗的北京金誠同達(上海)律師事務所律師孫巾淋在接受《中國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新聞事實若與公共利益相關,則并不能完全看作新聞媒體私有?!暗沁@種情況下,《著作法》也有所規定,就算可以不經過許可、不支付報酬直接轉載,但是必須要標注刊登或引用的出處,且不得侵犯著作權人其他相關權利。不能打著新聞共享的旗號直接盜取其他媒體的版權作品。”
隨著網絡發展和隨之而來的媒體傳播向更加復雜化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互聯網知識產權體系也在不斷迎來機遇與挑戰?!霸诰哂虚_放精神的互聯網時代,版權保護主張權利固然重要,但建設一個良好的機制更重要。新媒體形式下的版權保護,其實最有效的方法還是合作,實現在碰撞下的共贏,這將是互聯網時代網絡版權保護的大勢所趨?!睂O巾淋說。
鄭重聲明:本文旨在為用戶提供知識產權行業資訊,傳播更多信息。圖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刪除!
028-86263083
0:00-24:00
訪問我們微博了解更多信息
訪問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