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3日,“上海時裝周”正式獲得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商標局批準,成為國家注冊商標。這也是中國各大時裝周中首個獲批國家注冊商標的時裝周。
成功獲批商標對于已有17年歷史的上海時裝周,乃至中國時尚產業來說都具有里程碑般的重要意義。
上海時裝周組委會副主任、東方國際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童繼生先生表示,上海時裝周商標注冊成功是通過時尚產業發展推動傳統制造業、服務業轉型升級發展的契機。
上海市副市長許昆林發表致辭
上海時裝周一直支持并推廣中國原創力量,比如全年200余場的時裝秀中,有70%來自原創獨立設計師;培育了300余名在國際舞臺聲名鵲起的中國本土設計師。
上海時裝周的前身源于1995年開始的“上海服裝文化節”,直至2003年開始才第一次正式冠名為“上海時裝周”。今天,上海時裝周已經成長為一個集合和推廣時尚產業的公共服務平臺,但卻一直難以完成商標注冊。
由于上海屬于地名,時裝又屬通用名稱,一般不予核準。今年3月,在上海市許昆林副市長的親自關心下,在上海市商務委、上海商標審查協作中心等相關部門的共同協調下,經過東方國際集團一年多的籌備,才最終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支持下獲得批準。
在5月23日舉辦的“上海時裝周助力上海時尚產業發展”推進會(以下簡稱“推進會”)上,這一喜訊由上海市副市長許昆林正式宣布。
童繼生先生在會上展示由設計師 Taoray Wang 王陶設計的“新中裝”
上海時裝周商標的成功注冊的背后,反映出上海市政府率先垂范大力支持企業的商標行為,尤其是支持平臺的商標注冊行為,也代表了國家對于上海時裝周作為中國時尚產業標桿性公共服務平臺功能性、商業性的認可。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時裝周注冊的第 35類和第 41類商標是服務類注冊商標,不僅更加有利于 IP 運營,還能夠更有力的提供知識產權保護。
上海市商標審查協作中心主任林海涵就在會上表示:“上海時裝周成功注冊商標的一大意義在于品牌打造。想要引領世界潮流,必須先奠定法律基礎,才能全方位將其打造成上海的服務品牌、文化品牌。”
(第 35類注冊商標主要包括由個人或組織提供的服務。具體類目為:廣告;工商管理輔助業;替他人推銷;人事管理輔助業;商業企業遷移;辦公事務;財會;單一服務。
第 41類注冊商標主要包括由個人或團體提供的人或動物智力開發方面的服務,以及用于娛樂或消遣時的服務。具體類目為:教育;組織和安排教育、文化、娛樂等活動;圖書館服務;出版服務;文娛、體育活動的服務;馴獸;單一服務)
自2015年開始,上海時裝周通過大力推進包括 MODE上海服裝服飾展在內的商貿展會,一直堅定地朝向打造“亞洲最大的原創設計品牌訂貨季”的目標努力。
從 2015年創立之初的 9個 showroom(展示廳),發展到如今,第 9季 MODE上海服裝服飾展共有 28個 showroom、427個品牌,showroom 復展率達到 85%。一路走來,不只加固了時尚藝術的商業生命力,更將創意設計、生產銷售、訂購消費的多樣環節糅合重組,為時尚的品牌化、產業化創造更多新可能,為時尚品牌打造了更積極的營商環境。
上海時裝周已經從最初單純的發布展示功能,通過 MODE 上海服裝服飾展等貿易展會增加了作為商貿平臺的功能。這次成功獲批商標,將推動上海時裝周進一步成為一個本土原創設計的保護平臺。
談到上海時裝周成為注冊商標后對原創設計的保護作用,上海商標審查協作中心主任林海涵先生表示:“當時裝在上海時裝周發布,在發布這一天就在這里產生你的權益,因為是公開發布的,著作權就已經產生了。同時,因為有了上海時裝周這樣一個商標品牌,大家看到政府及社會對于這個商標的支持和保護,將來一定會有許許多多代表中國時尚的各個規模的品牌、商標選擇上海時裝周。”
四大時裝周中,米蘭時裝周在2013年注冊了商標,倫敦時裝周在 2015年注冊了商標,巴黎時裝周在 2017年注冊了商標。
回看上海時裝周,這里走出了眾多先鋒新銳設計師品牌,逐漸開始擁抱商業,并獲得商業市場的進一步認可。海外知名商業品牌亦逐漸將其作為中國市場跨界合作的優選對象。比如美國運動品牌 Converse 連續邀請中國設計師王逢陳(FENG CHEN WANG)跨界合作,美國數字支付公司 Visa 于2018年首次嘗試與中國設計師王海震(Haizhen Wang)合作后,于2019年再次邀請中國設計師龔力(8ON8)跨界合作。
(詳見《華麗志》相關報道:這些商業品牌不在時尚圈,為何也積極贊助中國新銳設計師品牌?;與設計師互相挑戰!細看 Converse 怎么做跨界:《華麗志》專訪Converse亞洲區副總裁)
上海報業集團黨委書記、社長裘新先生在現場表示:“時尚產業不僅是商業,其內涵更是文化產業。上海時裝周的意義遠遠不在于這十幾天近百場秀場的展示,而在于搭建一個能夠給予各方各面賦能的品牌。上海時裝周賦能的意義在于把創意、設計、研發、制造的上游全部鏈接到時裝周,通過時裝周推送到消費終端…通過一大批設計師品牌的崛起,增加供給側的豐富度,迎合消費升級的大趨勢?!?/span>
在認真旁聽了解政府針對原創設計保護的一系列關注和舉措后,UMA WANG 品牌創始人王汁女士表示,這對她代表的獨立設計師群體來說,是一劑強心針:“今天能看到大家提高了重視,紛紛出謀獻策,我特別開心…我做品牌10年,經歷了漫長坎坷的發展過程。上海時裝周這個平臺一直幫助我們答疑解惑,為我們發聲。他們不僅幫助年輕設計師更平穩地發展品牌,還使他們更快獲得大眾認可,把時尚產業的活力延續了下去。”
UMA WANG品牌一直以自主研發的面料材質、強烈獨特的設計風格而深受消費者喜愛。
當談到時尚設計的原創性,一直長期旅居工作在意大利的她還提到:
“在開發的過程當中借鑒“別人”的東西?有時真的不可避免,但設計師本身要有常識,要分清什么是公共資源,比如運用一個幾千年的花形、一個條紋的時候,永遠都要先自我檢查是否侵犯到別人的商標或者是原創?!?/span>
在全球范圍,對于時尚設計領域,特別是服裝知識產權的保護都是一個行業內外被熱議,且存在諸多爭議的課題。
由于其創意與功能性的結合,通常認為是“實用商品”而非藝術品,服裝設計在大批量用于商業后,其本身一直難以被認定以及受到法律中著作權的保護。
比如此前,美國的最高法院曾拒絕將商業外觀保護延伸到服裝品類,國會也一再推遲了對服裝設計加以特殊保護的立法提案。
近年來,國內監管機構正加大對這方面的重視。比如去年,上海制定的《擴大開放 100條》中便有 3條涉及到商標發展和保護。目前,品牌從外在商標到內部專利、技術和質量都已經統一到市場監管綜合執法體系內。
據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杜貴根總經濟師透露,截止到今年5月初,上海商標總量已突破了128萬件。上海市重點商標保護名錄將267件高知名度商標納入到保護。上海平均每2.2個企業主體就擁有一件注冊商標,約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6倍,在長三角居于首位。這充分反映出上海強勁的創新創業活力和日益增長的品牌意識。
“首先,政府是品牌建設的引領者、規范者、保護者?!浯?,企業是品牌建設的核心主體和創新發展者;…最后,社會是品牌建設的共同參與者和利益共享者。”杜貴根總經濟師在會上如是發言。
他強調:“全球銷售的制成品近1/3的價值源于品牌的無形資產,品牌已經在全球價值鏈中占據重要地位,企業作為品牌的擁有者,在品牌的發展成長中起到了關鍵核心作用?!?/span>
上海時裝周一直致力于幫助和支持本土時尚品牌。在會上,上海時裝周組委會副秘書長呂曉磊還真誠呼吁,從政府、行業、法律、職能部門等各個層面,更好的關注規模尚小但快速成長中的優秀品牌、設計師。
隨著上海積極推動全球新品首發地的建設,打造更優質的營商環境,上海時裝周獲批注冊商標后,為更多時尚品牌在滬進行首發,更多優秀品牌開出首店,或設立總部提供了更積極的公共服務平臺。
中國的時尚產業在全球作為一股年輕力量,其蓬勃成長,需要更加健康的土壤和公平的環境。對于時尚文化領域的原創設計的更多關注和法律保護雖然任重道遠,但卻勢在必行。
鄭重聲明:本文旨在為用戶提供知識產權行業資訊,傳播更多信息。圖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刪除!
028-86263083
0:00-24:00
訪問我們微博了解更多信息
訪問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