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img/logo.png)
據媒體報道,近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進行二審的《民法典人格權編(草案)》擬增加規定: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利用信息技術偽造的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權。同時規定,其他人格權的許可使用和自然人聲音的保護,參照適用草案對于肖像權的有關規定。公開征求意見期間,有的部門提出,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深度偽造”他人的肖像、聲音,不僅侵害自然人的人格權益,嚴重的還可能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危害國家安全和社會公共利益,建議法律對深度偽造技術帶來的“換臉”等問題予以回應。
P個圖,換個臉,這在今天一些熱傳的網絡圖片、視頻中,已經是見怪不怪。前不久,一段通過AI技術把朱茵的臉替換成楊冪的視頻就引起熱議。雖然目前該作品已下架,但類似AI換臉視頻已經越來越普遍。不管是個人娛樂性質的惡搞,還是商業性的營銷,這類操作比比皆是。
但是,不管新的技術應用如何受歡迎,對其可能對他人造成的權利侵害,公眾還是應該有足夠的正視。值得警惕的是,目前已有犯罪團伙通過3D軟件合成“假臉”認證網絡平臺賬號,在受害人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虛假注冊、刷單、薅羊毛、詐騙等不法行為??梢?,在新的技術應用給人們帶來更多娛樂乃至創新體驗的同時,也得警惕其被濫用。
按照此次民法典人格權編草案的規定,凡在未經授權的情況下,通過AI技術給他人換臉,都可能構成侵權。這無疑為那些沉醉于新技術應用快感中的人們,敲響了警鐘。不可否認,多數人使用AI換臉技術,可能都是出于一種“好玩”的惡搞心態,但正因為好玩、流行,人們才可能忽視了邊界意識,在冒犯他人權利時還處于不自知的狀態。這種“無意識”在網絡時代較為普遍,但并不意味著其“存在即合理”。
這讓人想起之前的“葛優躺”表情包所引發的侵權案件。雖然“葛優躺”表情包并沒有“換臉”,但也涉嫌構成侵權。目前,通過PS、AI技術實現換臉的表情包乃至視頻也越來越多,其中的侵權風險可想而知。每個人在轉發、制作時,都應該有必要的分寸感。至于借助AI換臉去達成其他非法目的,就更屬于法律明確規制的范疇。
新的傳播技術和傳播媒介的出現,使傳統的權利界定標準(法律),面臨新的挑戰。這要求相關法律的修訂,必須與時俱進,及時回應新的變化。像這次修訂,還明確了對自然人聲音的保護,這就是對技術發展趨勢的及時回應。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人的聲音也可以作為識別身份的方式,也成了人格權與肖像權的一部分,如果不從法律上厘清使用界限,就可能造成權利侵犯的“破窗效應”。
當然,AI換臉、PS惡搞已成為網絡時代的亞文化,徹底杜絕并無必要。但是,這種新的亞文化與公民權利的保護之間如何平衡,卻是需要認真對待和不斷探索的現實命題。技術是中立的,其“后果”關鍵還在于使用者的態度。在法律上明確“不得以利用信息技術偽造的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權”,不是打壓新技術應用,而是劃清應用的合理邊界。技術日新月異的世界也是一個有規則的世界,人們在享受技術進步的紅利時,必須得適應與之相配套的規則。
鄭重聲明:本文旨在為用戶提供知識產權行業資訊,傳播更多信息。圖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刪除!
028-86263083
0:00-24:00
訪問我們微博了解更多信息
訪問微博